What's happening in Intra Asia

 

Eng

繁體

简体

新冠病毒疫情危機下印度保護主義抬頭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於全球蔓延肆虐以前,人們都傾向于將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領導下的印度改革派政府,視為印度次大陸上的一張對商業友好的新面孔。許多人都曾經希望,在莫迪的治理下,印度能夠吹進一股改革的新風,就像中國領袖鄧小平在上世紀70年代末時提出改革開放,從而在此後為中國帶來長達數十年的經濟騰飛一樣。

然而現在,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改變了這一切。在此之前,印度所展現出來的姿態,像是已經準備好了加入國際市場參與競爭,而人們也開始期待印度能夠成為一個在製造業上有能力與中國競爭媲美的對手。可是,令人意外和失望的是,如今由於疫情的關係,印度卻又退回到了保護主義的“外殼”之中,推行起了進口替代(import substitution,指用本國產品替代進口產品,即通過限制外國產品進口來保護本國工業)政策。在印度,這種政策被稱為“Swadeshi”,含義就是“印度製造、印度銷售、印度使用”,言語間流露出一派排斥外國,準備自產自銷的架勢。

公平地來說,在這個全球各地都備受疫情打擊,自顧不暇的時候實行保護主義的,並非僅有印度一國。隨著病毒的不斷傳播蔓延,為了嚴格防控疫情,多國都實施了不同程度的封城鎖國,這當然也算是一種形式的保護主義。不過,在印度國內,由於政治原因,中國成為了他們唾手可得的“替罪羊”。就正如美國政府一樣,印度政府也指責中國是新冠病毒疫情全球爆發的“罪魁禍首”。再加上近年來,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姿態日益強硬,與西方國家的關係也迅速降溫,在國際社會上所遭受的批評非議也在日益增加,印度也趁此機會加入了斥責中國的陣營。

自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之後,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態度便逐漸變得強硬起來。中國先是堅持主張對南沙群島擁有主權,並且無視荷蘭海牙(Hague)常設仲裁法院的判決結果。隨後,中國國內也出現了一些重大變化,中國人民代表大會投票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取消對國家主席任期的限制,此外又加強了對新疆的管控,與此同時,香港的局勢也不平靜。後來,在疫情爆發後,澳大利亞政府提議世界衛生組織對新冠病毒起源和疫情的爆發展開獨立國際調查,這又引起了中國的反彈。中方抨擊澳方是“對新冠病毒來源問題政治化”,並對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的牛肉和大麥加征關稅。

就在中國成為了眾矢之的的國際局勢下,印度轉向了“Swadeshi”的保護主義政策。據美國彭博新聞社(Bloomberg)與印度最大的媒體集團Quintillion Media合資成立財經與商業媒體BloombergQuint所刊登的一篇文章介紹,“Swadeshi”是一個梵文單詞,意思是“自己”和“國家”。“Swadeshi”是對“依靠本國,自給自足”的呼籲,它的首次提出是在1905年,那時,它的提出是為了鼓動印度人民抵制英國的產品,支持並購買使用印度製造的國貨。而在超過一個世紀後的今天,儘管印度的政治和貿易環境與過去相比已經大為不同,但是“Swadeshi”的政策卻又再次回歸印度。

“只不過,這次印度民眾反對和抵制的對象變成了中國。如今在印度,只要打開即時通訊軟件WhatsApp,或是社交平臺軟件Instagram,很可能就會看到一條呼籲國民‘向中國貨說不’,或是宣傳‘購買印度貨,做真正印度人’等的類似視頻或者圖片表情包彈出來。目前,在印度國內,‘新冠病毒的爆發和傳播責任在於中國’的這種輿論,正在讓印度民眾對中國的憤怒情緒日益高漲,並且導致了‘抵制中國貨’這種民族主義社會思潮的興起。而印度國內的這種局面,與其他一些國家國內民眾類似的不滿情緒的擴大,也形成了呼應”,BloombergQuint的分析師在文章中指出。

而另一邊廂,中國的強硬態度,無疑又為本已日趨激烈的中美貿易戰火上澆油。兩年前,美國首先挑起了針對中國的貿易戰,迄今為止,停戰的徵兆仍然無跡可尋。不僅如此,在新冠病毒疫情全球爆發後,有些國家更是因此而對中國心生不滿,使得原本僅限於中美之間的戰火,還愈發蔓延到了其他國家。這些國家都採取了一些針對中國的舉措,譬如將生產鏈從中國遷移至別處,以及限制中國在本國的投資等等。

在世界各地,恐懼和懷疑都在不斷地擴大和加深,這並不僅僅是對於中國,更是對全球化本身。面對這種局面,許多國家開始內省,將焦點更多地投向自身。而眼見保護主義的高牆日益築起,問題也隨之出現了,那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印度如何為自己規劃接下來的發展道路,在充分擁抱把握當中所蘊含的商機的同時,也能夠盡力繞開避免其中所潛藏的陷阱?而印度政府所實施的這種被稱為“Swadeshi”或是“Atmanirbharta”(意即依靠自己)的“依靠本國,自給自足”的策略,作為應對新冠病毒疫情過後經濟蕭條局面的措施,是否就能夠真正起到作用?

許多跡象表明,目前全球化已經進入了“退潮”時期。全球化的逐漸衰微源自於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當時,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萎靡,許多企業瀕臨破產,失業率居高不下,之後,在2011年,美國爆發了“佔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運動,並蔓延到全球。全球各地示威者宣洩對於政府解決經濟危機不力的不滿,反對企業巨頭的貪婪和社會分配的不公,反對政府與大企業及富人勾結的政治腐敗,繼而演變成反對全球化。實際上,一直以來,對全球化的反對,就是各種對社會的不滿情緒鬆散結合下的產物。而將這些零散的牢騷聚合在一起的“粘合劑”,便是對資本主義失控、自由市場、企業巨頭和氣候變化等因素的抱怨。

在反對全球化的這支“大軍”當中,包括了反對氣候變暖的環保分子、倡導經濟正義的人士,勞工維權人士,傳統文化保育分子,還有反對移民的團體等等。這些人士認為,全球化之下的所謂自由貿易,不但沒有實現全人類的共同繁榮,還為社會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弊端。這樣的觀點並不令人意外。實際上,全人類共同繁榮只是一個烏托邦之夢,並且,全球化也已經被廣泛指責為給貧富之間造成了巨大差距,也為社會帶來了諸多不平等。而這些差距和不平等,不僅僅是在於與西方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甚至是在發達經濟體本身的不同階級之間也是如此。例如,發達國家中的勞工階層,因為生產環節被遷移至發展中國家,同時還有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原因,所面臨的工作機會流失的情況正變得日益嚴重。

此外,英國公投脫歐,以及巴西、土耳其等國家國內反對移民、反對全球化的勢力日益擴大,都是世界反全球化潮流的一個縮影。即便是在新冠病毒疫情當中,病毒傳播的速度之快,也可以怪罪於全球化,因為,如今全球各地之間的人員和貿易流動相比以前已經極大地便利化,而這恰恰推動促進了病毒廣為傳播。

有消息透露,在發達國家企業準備將生產線遷移出中國時,越南和印尼才被認為是除了中國以外的理想選擇,而並非印度。這樣的消息其實並沒有令人們大感出乎意料。事實上,那些對真實情況有著細緻觀察的分析人士,心裡一直都清楚,印度距離成為真正的貿易大國,成為中國競爭對手的目標,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如今,印度政府這種“自給自足”,意圖不靠別人而靠自己的應對策略,仿佛正是已經考慮到了全球化衰敗,以及自己不被認可為理想選擇等這一系列的因素。有印度官員為此特意指出,印度政府的這種策略,目標並不是在於封閉狹隘和與世隔絕。

根據印度政府的定位,進口替代政策的出臺,不僅僅是為了應對新冠病毒疫情的打擊拖累,其中還包括了一些長期以來未能落實的改革措施,尤其是在農業領域裡。然而,在印度政府的目標和打算,與其真正能夠落實該計劃的能力之間,是存在著差距的。就比如,印度政府曾經宣佈將會創立一個印度主權基金,可是直到如今,這個主權基金連影子都還沒有見著。因此,無論是什麼樣的計劃和策略,是進口替代,還是其他的一些措施,是自給自足,還是積極參與到全球化當中,印度都需要給予嚴肅認真對待。

印度財政部已經多次宣佈,將會向民間投資者開放幾個迄今為止從未開放過的領域,此外還計劃對一些公共領域內的企業進行私有化改革。雖然,這樣的舉措不僅能夠有利於經營效率的提高,也可以幫助擴大提升民間投資者的角色和地位,將有望會受到各界的歡迎,但是,BloombergQuint的分析師也提醒,“與此同時,印度也需要確保,這種鼓勵私人投資領域的措施,別到頭來變成了對行業壟斷寡頭的培養和助長,就正如俄羅斯的情況一樣。因為,在新冠病毒疫情過後,依然擁有足夠的財力資金可以參與到這類私有化改革投資機遇當中的,就只有一小撮金主,而這些不是龍頭企業便是巨富大亨。”

實際上,通過進口替代這樣的措施,是絕少能夠實現印度政府所設定的這種經濟目標的,況且,這種所謂的“目標”其實只能算作是印度政府對於美好前景的展望和想像,而並不能被真正稱為“目標”。印度政府之所以實施這種進口替代政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正的意圖並非在於經濟上,而是在於政治上,只是為了國家和民間,公營和私營,富人精英和平民百姓兩邊討好,左右逢源。

在耍弄兩邊討好這種伎倆上,印度可以算是一把老手。在漫長的經濟發展歷程裡,印度已經經歷過了不少高峰和低潮,而從這些豐富的經驗裡也已經能夠悟出一些道理,那就是,儘管對長期的經濟發展持有一套哲學觀,但是這也無礙於在短期上推行一些政治措施,並為之冠以受人歡迎、討好人心的響亮名字,如“Atmanirbharta”和“Swadeshi”等,這樣就能迎合一直都廣受傳統選民所喜愛的反殖民主義“口味”,而這種舉措在大選臨近的時期是非常關鍵的。

這是一場無人能贏的遊戲,只不過在特殊時期,為了全體人的利益,所有人都要做出自己的犧牲,所以,這場遊戲也就顯得正當合理起來。而對於新冠病毒疫情之後的形勢來說,印度推行進口替代策略是不無道理的。而在未來,我們將會逐漸意識到,為了一些並沒有想像中的嚴重的事情,我們是如此地杞人憂天、小題大做,並且造就了多麼大的麻煩。原本旨在應對新冠病毒疫情,為了解決問題而採取的措施,結果還造成了遠比疫情本身更大的負面效應。疫情始終會過去,儘管,印度短期內退回了保護主義,但是長遠來看,該國還是很有可能會再次投身到全球化的競爭當中的。而隨著今後,越來越多的外國製造企業將生產線從中國遷移到亞洲其他地方,印度有一天也會從中獲利,並且為亞洲區內貿易的平衡作出自己的貢獻。

 

* - 表示必填寫
人們常說,如果沒有了中國的話,亞洲區內貿易也就不會有如此龐大的規模。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將產業鏈遷出中國,你認為,印度是否有能力填補這個空缺?

* 訊息:

* 電郵:  

 

Intra Asia Trade Specialists

Herocean Line Co., Ltd
Localized global services
More....
Nippon Express (HK) Co., Ltd.
Visible & Strategic Logistics
More....
Shenzhen Shining Ocean Int'l Logistics Co., Ltd.
We Carry to Wherever the Purple Light Rises.
More....
Wan Hai Lines (H.K.) Ltd.
We Carry, We Care
More....
WM Group, WM Container Line Limited
Think Forward; Customer first Delivery firs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