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非法移民潮或對《美墨加貿易協議》造成衝擊
目前,越過美墨兩國邊境進入美國的非法移民數量,已經達到了每月10萬人次之多。就連曾經在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治下擔任國土安全部長的傑·約翰遜(Jeh Johnson)也坦言,眼下這種局面已經演變成為一場“迫在眉睫的國家危機”。
此前,美國的民主黨還在大呼本國的非法移民形勢其實並不嚴重,而只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誇大其辭稱之為“情況緊急”。而正當此時,一位像約翰遜這樣曾經在民主黨執政期間擔任高官的人物,發表了如此一番言論,無疑令民主黨上下頓時“啞火失聲”。然而,這番言論卻被新聞媒體評論員們選擇性地忽略了,因為這些評論員絕大多數都是堅定的“反特朗普”人士。即便是到了現在這般境地,他們仍舊在沒完沒了地嘲笑特朗普,帶著一股幸災樂禍的洋洋得意,指特朗普在推特(Twitter)上發佈的針對非法移民的威脅,反而讓他陷入困境,進退維谷。
這樣的說法背後可謂毫無邏輯和道理可言。而不顧邏輯,只顧一味反對特朗普的做法,在《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所刊登的一篇文章上,更是得到了充分體現。這篇文章的標題,一眼看上去就帶有強烈的抨擊與斥責的意味------《特朗普威脅將對墨西哥開徵新一輪關稅 邏輯難明令人費解》。

|
|
亞洲出口掛靠美東漸多 西岸港口貨物流失加大
航運業內曾經出現過一些非同尋常的現象。其中一個較為突出的就是,美國東岸港口正在逐漸取代西岸港口,成為亞洲地區出口貨物的新的掛靠選擇。原本,從亞洲地區運往美國的進口貨物,大部分都是在美國西岸的港口卸貨,然後再運往國內各個目的地,然而,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亞洲進口貨物選擇掛靠東岸港口。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部分原因是由於作為橫越太平洋前往美國東岸的必經之路的巴拿馬運河(Panama Canal),進行了擴建。以前,巴拿馬運河最多只能供運力為4,500個20尺櫃的“巴拿馬型”(Panamax)集裝箱船通過,而擴建工程完工後,運河如今已經可以容納最大13,000個20尺櫃的“新巴拿馬型”(Neopanamax)集裝箱船。當然,運河的擴建並非唯一原因。促使越來越多的亞洲貨物經東岸港口中轉的,也還有其他一些同樣重要的因素存在。
在這個新的發展趨勢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從掛靠西岸港口轉為掛靠東岸的貨物,是一直處於持續穩定增長之中的。而根據總部在紐約的《商業日報》(Journal of Commerce)報道,在亞洲進口貿易上,美國西岸港口所占的市場份額一直在不斷減少。在亞洲進口至美國的貨物總量當中,掛靠西岸港口的貨物量,已經從2013年的71.9%,下降到了目前僅有64.2%。而相比之下,東岸港口的市場份額,則從以前只有25.8%,上升到了現在的31.3%。甚至連南部墨西哥灣沿岸地區(Gulf Coast)的港口,其市場份額也從2013年的僅有1.9%,大幅增加到了目前的4.1%。
|
|
《美墨加貿易協議》仍待獲批 2020總統大選前生效成疑
美國民主黨在2018年底舉行的中期選舉之中勝出,奪得了眾議院的控制權。這對於特朗普一手打造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貿易協議》(United States - Mexico - Canada Agreement,USMCA)來說,意味著協議的獲批之路上又增添了重重障礙。《美墨加貿易協議》實際上就是改頭換面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該協議原本設立的時間表,是爭取在今年夏季結束以前,獲得美國國會的批准。可是如今,夏天已經近在眼前,而處處與共和黨作對的民主黨,卻依然遲遲沒有向該協議開綠燈。雖然,在2018年底,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三方就已經簽署了協議,但是除非得到本國立法機構的批准認可,否則該協議是無法生效的。
民主黨的一貫政策就是: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所推出的一切措施,所發表的一切言論,一律都加以反對,就好比條件反射一般。不過,在《美墨加貿易協議》的問題上,這種“逢特朗普必反”的做法,似乎又不太合適。因為如果眾議院最終無法批准通過該協議,那麼“背鍋”的並不會是共和黨一方,因為共和黨現在已經失去了對眾議院的控制權。很顯然,需要為此負責的是民主黨本身。民主黨如今對各類事務的控制權,相比過去幾年已經顯著增加。
|
|
美國碼頭的自動化之路:人為阻撓是障礙 有待清除
英國工業革命時期,機器生產逐漸代替人手勞作,使得大批手工業者失業破產。在19世紀時,英國工人發起了盧德運動(Luddite movement),以搗毀破壞機器的手段來對抗工業革命。自此,反對新科技的群體便有了一個稱呼-----盧德主義者。即便到了如今,世界上也仍然有盧德主義者的身影,而他們的最後堡壘,便是位於海濱的碼頭之內。從北半球的蒙特利爾,到南半球的墨爾本,全球的碼頭工人都在與新技術作對抗,企圖把科技吹來的變革之風擋在大門外,並且還居然“屢屢告捷”。
面對碼頭自動化技術的引進,美國西岸的國際碼頭工人和倉庫工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Longshore and Warehouse Union,ILWU)極力反對,而反對的理由十分“冠冕堂皇”:“機器人不會交稅,機器人不會購物消費,機器人也不會投票!”這乍一聽起來還挺頭頭是道。但是實際上,除了在碼頭工人這兒以外,哪個行業裡還能聽到像這樣的一番辯解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