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内陆港杜伊斯堡成中欧铁路货运枢纽
2011年,一条全长逾10,000公里、连接中国和欧洲的铁路运输线路正式开通运行。该线路以世界最大的工业都会、拥有近3,000万人口的中国城市重庆为起点,一直延伸至位于欧洲中部心脏地带的全球最大内陆港------德国杜伊斯堡(Duisburg)。运行至今,作为引领亚洲和欧洲之间双向货物流动的长期增长的先驱,该线路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中国,这条连接中欧两地的“欧亚大陆桥”被称为“新丝绸之路”。
德国杜伊斯堡港口集团(Duisport Group)的执行总裁Erich Staake表示:“在中国‘一带一路’计划的概念里,包含了一系列全面而广泛的策略。自2013年起,该计划就已经开始着手联系并串联起沿线各个目的地,从而为建设连接中国和欧洲国家、横跨亚欧两大洲的基础设施作准备,并为该线路冠以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概念。”
在为英国伦敦的商业刊物《CEO杂志》(CEO Magazine)撰文时,Staake先生指出,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所涵盖的运输线路既有陆路也有海路,并已经勾勒出了6条未来有待逐步发展建设的运输走廊的轮廓。建设资金将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简称亚投行)以及“丝路基金”(Silk Road Fund)筹集。“丝路基金”是由中国政府所设立的专项投资基金,旨在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沿线国家,主要是位于亚欧大陆地区的国家,提供投融资支持。
“一带一路”战略的投资总额预计高达1.1万亿美元,是继美国在二战后推行的 “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以来,全球规模最宏大,也是成本最高昂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Staake先生指出。
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德国进行了国事访问。非比寻常的是,在这次国事访问当中,习近平参观了德国的杜伊斯堡港,而这是习近平本次来访德国所参观的唯一一家公司,这引起了东西双方各界人士的注意。习近平到访杜伊斯堡港的目的,是为了强调中德两国之间铁路运输的重要性。铁路运输不仅在时间上比海运要快,在成本上也较空运要低,因此势必会在中国和欧洲的贸易上开辟出一片发展的新天地。
而再下一次引人注目的国家领导人访问,则更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关注。去年5月,习近平主席邀请全球超过100个国家的高级政府官员代表,前往北京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向他们推介这项规模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与此同时,中方提议并起草了一份联合贸易声明,该份声明旨在为与“一带一路”战略相关的项目设立新的贸易规则。目前,中方正在与相关各国就整体的合作条件进行谈判商讨,但是,各方都清楚了解,中国的确是有意欲推动“一带一路”计划落实的。
就在不久之前,于2013年时,自重庆出发经哈萨克斯坦,到作为欧洲物流枢纽的杜伊斯堡的铁路集装箱货运班列,每星期才开行仅3班。那时,该班列全程的运输时间需要16天之久。而现在,杜伊斯堡每周所处理的来自远东地区的列车已经达到了25班之多。此外,由于技术上的改进,列车的运行时间也已经缩短到了只有11至12天。毫无疑问,该铁路货运班列未来还将持续发展和提升。
在这条“新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国东北部地区的线路路段,目前货运班列的运营商所使用的是传统的西伯利亚铁路(Trans Siberian Railway)。而在俄罗斯国境的西边,该线路则是由波兰的罗兹(Lodz)沿着略呈东南方向的走势,延伸到白俄罗斯的布雷斯特(Brest)。除了重庆以外,该线路当下在中国境内还拥有另外6个目的地。总体来说,中国现在有十余个主要的工业中心已经连接到了该欧亚大陆桥。由此看来,铁路运输的方式已经成功覆盖了东方以及远东经济区域运输走廊的一大部分。而太平洋西部沿岸的国家也可以进一步通过同样的方式连接到该大陆桥,这样,日本和南韩的企业也能够利用上这条省时快捷的线路。
据Staake先生介绍,现在,从中国开往杜伊斯堡方向的货运班列,运力利用率都相当高。这些列车所运载的货物类型主要是电脑和电子元件。通过该班列,这些产品从中国直接运输到了欧洲的中心------一个拥有1.5亿潜在消费者的市场。而尽管中国市场比欧洲大得多,消费者多达15亿,然而目前,从杜伊斯堡开往中国方向的班列仍有运力利用不充分、部分集装箱出现空载的情况。不过,已经有迹象显示,未来往中国方向的班列,载货量将会有所提高。而货物的来源,除了德国一些蜚声国际的汽车厂商,如奥迪、大众、奔驰之外,还有机械和设备生产商。其他一些行业,如欧洲中部地区的消费类产品制造商以及制药厂,虽然只是偶尔不定期地使用该货运班列,但其运量也在不断增加。而对于当地的中型公司,德国物流专家DHL也已经在杜伊斯堡开通了针对小批量货物的拼箱服务,这样就可以利用上这条连接远东的便捷线路,为当地中型公司提供额外的运输选择之余,也有助于提高该班列的载货量。
“与此同时,杜伊斯堡港口集团也在努力进一步改善提升在货物处理现场的操作流程。该集团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比如过渡性的临时仓储,以及在产品配送到终端消费者的手里之前,为集装箱开箱后的货品提供拼装运输和包装服务”,他写道。
“在杜伊斯堡港的包装和物流中心,有专业人员为货品提供安全牢靠的包装服务。除此之外,在后台,该港还能够为客户提供考虑细致而周全的整套配送链服务,特别是针对与水运和铁路运输的衔接,其配送网络覆盖多达80个欧洲重要的贸易枢纽和工业城市。”
此外,中欧铁路货运班列对于冷藏集装箱的引进使用,以及在保安意识和措施上的加强,也为该线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客户。而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促使这些国家增加在铁路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从而在未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这样的前景也让这条“新丝绸之路”变得越发有吸引力。
而中国方面,更是已经为今后作了更为长远的规划。中国计划将现有的中欧铁路货运线路,从位于该国西部边境处的新疆城市乌鲁木齐往南延伸开去,成为一条“南方丝绸之路”(South Silk Road)。这条“南方丝绸之路”,将与当前已经取得成功并正在顺畅运行的北方线路,于乌鲁木齐汇合。而在乌鲁木齐,一个占地面积达700公顷、规模巨大的物流枢纽设施,已经处于建设当中,杜伊斯堡港口集团的专家会为该设施的设计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上的支持。来自南方和北方线路的不同列车和集装箱货物,未来将会在这个物流枢纽中按要求进行重新整合和分流。而这条“南方丝绸之路”,将会延伸至西亚的伊朗、格鲁吉亚(Georgia),然后通往黑海西南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Bosphorus),并在此与位于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Istanbul)附近的欧洲南部铁路网络相连接。
意大利位于亚德里亚海(Adriatic Sea)沿岸的最大港口的里雅斯特(Trieste),也已经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的里雅斯特作为一个与乌鲁木齐相类似的枢纽,在这里,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能够接入欧洲和西亚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如希腊和土耳其等。并且,的里雅斯特的铁路网络也覆盖杜伊斯堡。因此,“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跨越亚欧大陆的新陆桥,将进一步巩固作为欧洲中部物流枢纽的德国内陆港杜伊斯堡的地位。而欧洲中部,乃至整个欧洲的工业和贸易,都会因“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而受益,Staake先生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