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happening in Europe

 

Eng

繁體

简体

英國“後脫歐時代”:脫歐談判難題未解

對於英國人來說,英國與歐洲的唯一共同之處,就是基本上都是白人與基督教徒,除此之外,他們從未覺得自己是“歐洲人”。即使是英國的國教------英國聖公會(the Church of England),雖然作為新教的一個派系,但是與新教相比,除了不屬於天主教體系、擁有與天主教幾乎相同的宗教儀式和典禮,而只是不承認羅馬教宗地位的特點以外,其餘之處也不盡相同。

英國直到1973年才加入歐洲,這當時被稱為“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EEC)。歐洲經濟共同體被視為一個關稅同盟,僅此而已。只有偏激而缺乏理智的人,才會將其視為歐洲企圖統一各國,建立聯邦制國家,並把英國變成歐洲一個“省份”的“陰謀”。

客觀來說,在英國,支持加入並留在歐盟作為一種社會發展方向的人裡面,既有反對君主制度的人,也有對國家缺乏忠誠的人。而“吃公糧”的人當中,無論是高級國家公務員,還是領取國家福利的草根平民,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支持留歐。因為從短期來看,留歐至少對他們意味著還能繼續輕鬆地領取政府的福利。而大型企業,由於不僅在商業層面上,更是在製度層面上與歐洲建立了錯綜複雜而根深蒂固的聯繫,他們擔憂任何的社會動盪和分裂都會造成經濟上的倒退,因此,他們更願意選擇繼續與歐洲這個他們已經熟悉的“魔鬼”呆在一起,而不是脫歐並被迫面對一個他們一無所知的未來。

不過,儘管支持留歐的選民,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一如既往地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可是他們在數量上仍然不足以構成“大多數”。相當於歐盟的“政府內閣”,只不過是未經選舉的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在“歐洲晴雨表”(Eurobarometer)民意調查------一個長期跟踪歐洲各國對歐盟民意的調查中發現,在英國受訪者當中,足有64%之多的人,完全不認為自己是“歐洲人”,而僅僅是“英國人”。而首先把自己視為一個“英國人”,其次才是一個“歐洲人”的受訪者,僅佔31%。

低硫燃油被拋離 廢氣洗滌器及液化天然氣成歐洲應對排放新規首選

到2020年,在歐洲地區的英吉利海峽(English Channel)、北海(North Sea)和波羅的海(Baltic Sea),以及在北美地區的美國東西兩岸和加拿大主要內陸水路,聯合國所強制推行的排放控制區(Emission Control Areas)規定,將開始生效。屆時,船舶廢氣排放中的含硫化合物,將會接近於完全被禁止。而這是歐洲航運業目前所面臨的一大問題。

為了應對新規定,航運界當前的選項有三個:一,使用重燃油(heavy fuel oil,HFO),同時為船隻安裝廢氣脫硫洗滌器(scrubber)以清潔燃燒後排放的廢氣;二,使用不含硫的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LNG)作為燃料;三,使用由普通船用燃油通過稀釋調和而成的、含硫量符合規定的船用柴油(marine diesel oil,MDO)。

船用柴油,或者是品質更好、價格更貴一些的船用汽油(marine gas oil,MGO),都僅僅被視為一種“權宜之計”,而非最終的解決方案。這類燃油在亞洲、南美洲和非洲這些污染排放規定較為寬鬆的地方,或許會更有市場。

早前在2012年,聯合國就已經開始在全球排放控制區以外的公海,實行了減少船舶廢氣硫排放的規定。船隻燃油中含硫量的最高許可,從此前的4.5%降到了3.5%。對於在北大西洋海域經營航線、需要在排放控制區之內航行,或是航線來往於各排放控制區之間的船公司,這條規定當時就曾經引起過他們的憂慮。而通過對燃油成分進行調和,這些船公司總算是得以設法應付過去。但其後於2015年,排放規定再次“變本加厲”。在排放控制區內,船舶燃料中含硫量的上限再次收緊到只有0.1%。這時,在這些區域經營渡輪或近洋航線的船公司,又開始為他們的“生計”而擔憂。

德國內陸港杜伊斯堡成中歐鐵路貨運樞紐

2011年,一條全長逾10,000公里、連接中國和歐洲的鐵路運輸線路正式開通運行。該線路以世界最大的工業都會、擁有近3,000萬人口的中國城市重慶為起點,一直延伸至位於歐洲中部心臟地帶的全球最大內陸港------德國杜伊斯堡(Duisburg)。運行至今,作為引領亞洲和歐洲之間雙向貨物流動的長期增長的先驅,該線路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中國,這條連接中歐兩地的“歐亞大陸橋”被稱為“新絲綢之路”。

德國杜伊斯堡港口集團(Duisport Group)的執行總裁Erich Staake表示:“在中國'一帶一路'計劃的概念裡,包含了一系列全面而廣泛的策略。自2013年起,該計劃就已經開始著手聯繫並串聯起沿線各個目的地,從而為建設連接中國和歐洲國家、橫跨亞歐兩大洲的基礎設施作準備,並為該線路冠以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的概念。”

在為英國倫敦的商業刊物《CEO雜誌》(CEO Magazine)撰文時,Staake先生指出,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所涵蓋的運輸線路既有陸路也有海路,並已經勾勒出了6條未來有待逐步發展建設的運輸走廊的輪廓。建設資金將通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簡稱亞投行)以及“絲路基金”(Silk Road Fund)籌集。 “絲路基金”是由中國政府所設立的專項投資基金,旨在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沿線國家,主要是位於亞歐大陸地區的國家,提供投融資支持。

“一帶一路”戰略的投資總額預計高達1.1萬億美元,是繼美國在二戰後推行的“馬歇爾計劃”(Marshall Plan)以來,全球規模最宏大,也是成本最高昂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Staake先生指出。

地中海貿易引領亞歐航運格局“反轉”時機已到?

對於歐洲南部的一眾老港口------如西班牙的巴塞羅那(Barcelona),以及意大利的熱那亞(Genoa)、威尼斯(Venice)、拉斯佩齊亞(La Spezia)等等位於亞德里亞海(Adriatic Sea)和愛琴海(Aegean Sea)沿岸的港口------來說,崛起成為南歐地區貿易門戶的時代,即將來臨。

成為歐洲的新門戶,如果不是歐洲南部老港們的“信念”的話,至少也是這些港口心頭的一大“憧憬”。但是,歐洲北部一些善於挖苦的人士,一直以來都嘲笑這是個“空想”,而他們對於南歐港口這個“願望”為何難以成真,也有著一套“頭頭是道”的見解。

不過,這些歐洲北方港口(Northern Range,特指位於歐洲大陸北部、北海南岸的港口)沒有料到的是,當下世界航運市場的格局,無論從海路上來說,還是從陸路上來說,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而多虧了這場變化,歐洲南部老港們的夢想再次“復活”,而北方港口往日的“理論”在這種新形勢的侵蝕下,已經日漸變得不合時宜。

現在,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簡稱UNCTAD)對於這一新的發展趨勢也持認同態度。在最新一份提交給聯合國大會(UN General Assembly)的年度報告中,UNCTAD提出,歐洲南部港口將會迎來一個繁榮發展的新時代,而北方港口的前景則將會走向黯淡。

 

Europe Trade Specialists

Globelink Int'l Freight Forwarding (HK) Ltd.
In Unity, We Link The Globe!
More....
Greencarrier Asia Ltd.
Yes, it's possible!
More....
MBS Logistics (Shanghai) Limited
Your World's Local Forwarder
More....
Worldex Logistics Qingdao Co., Ltd.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
More....
Panda Logistics Co., Ltd. Qingdao Branch
Ever-lasting operation & profit sharing
More....
Recent Issue

U.S. Trade

Oct, 2017

Intra Asia Trade

Sep, 2017

Mediterranean &
Africa Trade

Aug, 2017

Europe Trade

Jul, 2017

China Trade

Jun,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