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happening in Europe

 

Eng

繁體

简体

英國“後脫歐時代”:脫歐談判難題未解

對於英國人來說,英國與歐洲的唯一共同之處,就是基本上都是白人與基督教徒,除此之外,他們從未覺得自己是“歐洲人”。即使是英國的國教------英國聖公會(the Church of England),雖然作為新教的一個派系,但是與新教相比,除了不屬於天主教體系、擁有與天主教幾乎相同的宗教儀式和典禮,而只是不承認羅馬教宗地位的特點以外,其餘之處也不盡相同。

英國直到1973年才加入歐洲,這當時被稱為“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EEC)。歐洲經濟共同體被視為一個關稅同盟,僅此而已。只有偏激而缺乏理智的人,才會將其視為歐洲企圖統一各國,建立聯邦制國家,並把英國變成歐洲一個“省份”的“陰謀”。

客觀來說,在英國,支持加入並留在歐盟作為一種社會發展方向的人裡面,既有反對君主制度的人,也有對國家缺乏忠誠的人。而“吃公糧”的人當中,無論是高級國家公務員,還是領取國家福利的草根平民,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支持留歐。因為從短期來看,留歐至少對他們意味著還能繼續輕鬆地領取政府的福利。而大型企業,由於不僅在商業層面上,更是在製度層面上與歐洲建立了錯綜複雜而根深蒂固的聯繫,他們擔憂任何的社會動盪和分裂都會造成經濟上的倒退,因此,他們更願意選擇繼續與歐洲這個他們已經熟悉的“魔鬼”呆在一起,而不是脫歐並被迫面對一個他們一無所知的未來。

不過,儘管支持留歐的選民,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一如既往地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可是他們在數量上仍然不足以構成“大多數”。相當於歐盟的“政府內閣”,只不過是未經選舉的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在“歐洲晴雨表”(Eurobarometer)民意調查------一個長期跟踪歐洲各國對歐盟民意的調查中發現,在英國受訪者當中,足有64%之多的人,完全不認為自己是“歐洲人”,而僅僅是“英國人”。而首先把自己視為一個“英國人”,其次才是一個“歐洲人”的受訪者,僅佔31%。

這項民意調查在整個歐盟範圍內進行。而在歐洲,那些大多數國民唯獨將自身視作是本國人、並且對歐洲身份的認同感非常低,甚至乎完全沒有共鳴的少數幾個國家裡面,英國是其中之一,並且這類英國國民佔全英受訪者總數的比例高達三分之二。

除了英國,塞浦路斯和希臘也是歐洲為數不多的幾個多數國民僅認同自己的國籍身份的國家。但是在這兩個國家,這類國民的比例只是勉強達到大多數,並不像英國一樣佔壓倒性的比例。而在光譜的另一端,德國僅有25%的國民只把自己視為德國人,而絕大多數的國民都認同自己是歐洲人。在盧森堡,這類國民只有17%。西班牙的比例在28%,比利時有31%,法國為36%,波蘭是42%,奧地利達43%,愛爾蘭同樣也是43%。

雖然到了去年6月23日,英國舉行脫歐公投的日子,支持脫歐的英國國民比例已經收窄到了只有52%,而支持留歐的國民比例則擴大到了48%,但脫歐派依然佔據了大多數。公投結果出爐之後,反對脫歐的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便立即辭去了首相職務,而特蕾莎·梅(Theresa May)則繼任成為新的英國首相,並宣布會盡快啟動英國脫歐程序。

不過迄今為止,英國的脫歐進程基本上難以用“快”來形容。首輪按照《里斯本條約》第50條所進行的脫歐談判,直到今年6月19日才正式開始。談判雙方同意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以針對公民權利、財政清算,以及其他的脫歐事務進行討論。

接下來就是為期數月“唇槍舌劍”的脫歐談判。而預計在2019年4月,英國將會最終完成脫歐程序。目前,各類報刊媒體的焦點都放在“硬脫歐”和“軟脫歐”將會造成的結果之上。有些媒體甚至表面上是為“軟脫歐”而辯護,但實際上卻是在尋求與歐盟達成“和解”。大倫敦都市圈的居民,他們投了留歐一票,不過他們的主要著眼點在於商業利益,他們所關注的脫歐後的“前景”,大體上只是集中在今後幾個季度之內,這是因為他們擔心英國脫歐會造成市場動盪。而在人口稀少的蘇格蘭和北愛爾蘭,這些領取政府福利的人口多得不成比例的地區,這裡的居民也支持留歐,因為這樣他們就能夠繼續輕鬆地領取政府福利。

但是,在人口更為稠密,而居民也更有“上進心”的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這裡的居民則選擇了脫歐。他們擔心繼續留在歐盟會有大批的穆斯林難民湧入英國,同時也憂慮歐盟體系會削弱他們的民選政府在自身立法上的控制權。

然而,在脫歐的“快車道”上,還存在著兩大障礙:第一,英國需要向歐盟支付的“分手費”,這仍然是脫歐談判中的“老大難”問題;第二,英國和歐盟今後的貿易關係。

歐盟一方的談判代表心裡深知,在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當中,脫歐派和留歐派的票數其實相差無幾。因此,懷著英國的多數民意也許會從脫歐反轉為留歐的希望,歐盟方面已經下定決心,要把這場談判整得“要多艱難有多艱難”。

脫歐“分手費”到底會有多少,依然懸而未決。一年前,倫敦的《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曾經報導,根據歐盟的首席談判代表米歇爾·巴尼耶(Michel Barnier)所說,歐盟委員會打算向英國索取600億歐元(約合720億美元)的脫歐費用。而在今年2月,總部設於倫敦的智庫------歐洲改革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又預計,“分手費”可能會在253億歐元左右。而最近,《金融時報》又根據一個大約在910億至1,130億歐元之間的總支付費用數字估算出,英國的淨支付“分手費”也許在555億歐元。

這些計算所根據的是英國“虧欠”歐盟的款項,以及其中可以抵消的項目。最低的估算結果------250億歐元,是在把英國應該對歐盟承擔的義務最小化,並且把英國的應得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計算出來的。而最高的估算結果------750億歐元,則是把英國對歐盟承擔的責任最大化,而將其應得利益最小化之後計算出來的。

英國對歐盟所承擔的義務,其名目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英國承諾為歐盟財政預算支付的份額、養老金、或有負債(contingent liabilities),以及其他成本。

英國在歐盟財政預算中應該承擔的份額,是爭議的一個焦點。當前歐盟的財政預算週期是2014到2020年,而英國的脫歐程序將會在2019年4月完成。這樣,歐盟的預算週期比英國正式脫離歐盟的時間點,還要多出一年。因此,英國祇願意向歐盟按照預算支付截至2019年4月的款項,而歐盟則堅持要求英國支付整個財政預算週期的款項。

其次,養老金也是一個爭議點。英國先前承諾過會承擔歐盟公務員的養老金份額,現在,英國計劃只為在歐盟政府工作的英國人支付他們的養老金。而由於在歐盟工作的英國官員實際上並不多,因此這種做法可以大大減少英國的應付“賬單”。不過歐盟對此表示反對。

再者,或有負債也是一個問題。這指的是特殊情況下所引發的額外支出,比如烏克蘭若是在歐盟債務上發生違約時的情況。而歐盟對此提出的最新解決方案就是:為這類難以確定的潛在風險一次性支付一筆總費用------而其計算結果是92億歐元。

而一直以來都懼怕任何變化,當然也害怕英國和歐盟之間會發生變故的英國港口和航運界,其業內一些企業高層提醒政府,為期僅有兩年的脫歐過渡期,並不足以保證英國和歐盟能夠協商並達成“無摩擦”貿易。

代表英國海事和航運業的英國海事協會(Maritime UK),其主席丁格爾(David Dingle)表示,對於未來的前景感到“非常緊張不安”,並且對於英國政府威脅要“硬脫歐”,不接受任何妥協,因而把價值60億歐元的英國航運業置於“險境”之中,感到十分憂慮。

丁格爾表示,他的擔憂是源自於,英國和歐盟之間是否能夠及時地建立起新的海關申報系統,從而防止港口和陸上交通由於報關問題而造成嚴重擁堵。

在一個情況通報會上,丁格爾指出,英國稅務海關總署(Her Majesty's Revenue and Customs)足足花了10年的時間,才建立起當今最新的海關申報系統,而這個系統還要到今年10月才正式啟用。他的言下之意即是,脫歐後若是要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報關係統,耗費的時間絕對不在少數。

讓英國的貨運業憂心忡忡的,是慣常的標準化商業運作流程,未來將不復存在。在這種運作模式下,英國航運業已經走過了40多個年頭,大家都習以為常了。而如果你的年紀現在還沒有到60多歲,那麼你肯定沒有見過除了現在這種運作流程以外的模式,這樣,你就很有可能會對當下這個國際貿易市場環境感到擔憂。因為在目前這個國際貿易市場中,“叢林法則”似乎已經越來越佔上風,面對日益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sation)卻越發無力抵抗,他們的規則越來越遭到無視。

前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拉米(Pascal Lamy),將脫歐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分成了三類:比較容易解決的一類、解決起來稍微複雜的一類,以及非常棘手、難以解決的一類。

他表示,創建一份自由貿易協定是個非常簡單的事情,基本上不怎麼需要花腦子思考。而為了讓提供一體化供應鏈服務的企業能夠降低成本,自由貿易協定中一般都會包含零關稅優惠。

然而,美國政府和歐盟當局在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即美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上的談判,因為技術標準的不同而遭遇“擱淺”,這便是一個說明要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實際上十分困難的典型例子。在很大程度上,技術標準已經取代關稅,成為了新的貿易壁壘。在時下的貿易談判中,技術標準才是“重頭戲”。

因此,英國和歐盟的談判可謂道阻且長。但是,英國想要逃離歐盟“魔爪”的決心是十分強烈的。即使是如今一些教育程度低下、對於他們本國的歷史和傳統幾乎沒有什麼認識的英國人,也表露出了不願意成為歐洲一部分的意識,就正如歐盟的民意調查結果所顯示出來的一樣。

英國人對於英式的自由主義心存一份傲氣,而對於歐洲也有著一份不信任感。他們知道,“人身保護令”(habeas corpus)、“陪審制”(trail by jury)和“無罪推定原則”(presumption of innocence),這些才是英國法律的理念,而這些理念已經深深地融入了他們的風俗習慣,甚至早於被稱為“現代民主基石”的英國《大憲章》(Magna Carta)在1215年獲得王室御准(Royal Assent)。因此,對於歐洲這種僅用寥寥幾個隨時都能被解除撤銷職務的歐盟官員,就輕易取代了他們的權利和自由的機制,英國人的不信任感是相當濃厚的。

英國文豪莎士比亞在歷史劇《理查二世》中,形容英國是一座“統於一尊的島嶼”,是一顆“鑲嵌在銀色的海水之中的寶石”,那海水就像是“一道沿屋的壕溝,杜絕了宵小的覬覦”。而由上可見,對於英國這座島嶼、這顆“寶石”,絕大多數的英國人還是會力求保全,而寧可選擇一條艱難,但卻能夠通往與其他自由獨立的國家一樣的新生活的道路。

為免讀者認為這樣的說法過於“夢幻”和理想化,在此提醒大家記住,挪威和瑞士也是拒絕加入歐盟的兩個國家,但這兩者狀態卻也並未因為這個決定而變得更差。

在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十大國家排名中,挪威和瑞士均榜上有名。排名位於這兩者之上的,只有盧森堡、聖馬力諾(San Marino),以及盛產石油的幾個國家,如卡塔爾、文萊和科威特。相比之下,英國的人均收入在全球排名第25,而在歐洲排名第13。

雖然,英國當前的失業率已經降到了十年以來的新低,遠低於歐盟的平均失業率,但挪威和瑞士的失業率比英國還要更低一些。

* - 表示必填寫
根據你慣常的經驗分析,你認為未來三年,英國會經歷怎樣的變化?

* 訊息:

* 電郵:  

 

Europe Trade Specialists

Globelink Int'l Freight Forwarding (HK) Ltd.
In Unity, We Link The Globe!
More....
Greencarrier Asia Ltd.
Yes, it's possible!
More....
AEL-Berkman Forwarding (HK) Ltd.
Global Logistics, Personal Support
More....
MBS Logistics (Shanghai) Limited
Your World's Local Forwarder
More....
Worldex Logistics Qingdao Co., Ltd.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
More....
Panda Logistics Co., Ltd. Qingdao Branch
Ever-lasting operation & profit sharing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