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happening in China

 

Eng

繁體

简体

中美贸易关系有望长期维持平衡

在美国有一个说法,那就是“对商界有好处的就是对美国有好处”。现在,这个说法也许可以稍事修改,改成“对美国有好处的就是对中国有好处”,至少在贸易领域内,这个说法是可以成立的。并且,这种观点也与各大投资银行对于新一年的展望相符。

据美国投资教育及咨询网站“投资百科全书”(Investopedia)指出,“经过对由投资银行高盛(Goldman Sachs)主持的2019年第三季度盈利电话会议(earnings conference call)上,与会的高层管理人员所给出的评论和看法,进行了综合分析之后,得出了令人意外的发现。那就是,当前,企业高层们普遍都认为,2020年美国经济的表现会相当强劲”。而那些对未来的展望持乐观态度的企业,包括了跨国酒店管理公司万豪国际(Marriott International)、消费日用品公司宝洁(Procter & Gamble)、固体废物处理公司共和废品(Republic Services)、摩托车及配件生产商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以及安防设备生产商安朗杰(Allegion PLC)。

另外一家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还预测,在2020年第一季度,随着贸易摩擦的缓解,以及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全球经济就会逐步恢复增长,而维持了长达7个季度之久的下滑颓势届时将得以扭转。

中欧货运班列:运输格局的改变者?还是政府补贴的无底洞?

波兰国家资助的位于华沙(Warsaw)的智库------东方研究中心(Centre for Eastern Studies),对中国与欧洲之间的铁路货运班列进行了分析研究。报告指出,从2010年代初到现在,中欧铁路货运班列的运输量,已经经历了高达100倍的惊人爆发式增长。自2011年,首个中欧货运定期班列开通以来,来往于中国和欧洲两地之间的双向班列总数,已经达到了6,637次。而在2017年,中欧班列的开行次数更是刷新了记录,达到了3,673次。

早在1990年,新欧亚大陆桥(the New Eurasian Land Bridge,即连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欧洲的铁路系统)就已经贯通,中国的铁路网络在阿拉山口口岸(Alataw Pass)接入了哈萨克斯坦的铁路。不过,直到2008年10月,首班“跨欧亚物流”(Trans-Eurasia Logistics)货运列车从湖南湘潭出发,沿西伯利亚铁路行驶抵达德国汉堡,才标志着中国与欧洲之间首次有铁路货运班列开行。而到了2011年7月,重庆开通了到德国杜伊斯堡(Duisburg)货运班列,才又标志着中欧铁路的首个定期货运班列正式开始运行。

根据估算,自中欧班列开通以来,所运输的货物总值已经达到了229亿美元,占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的4%。而在中欧铁路所开行的班列总数当中,有超过三分之二都是从中国开往欧洲的班次。这反映出了中国向欧洲出口多于自欧洲进口的贸易失衡的客观现象,与海运业内同样存在的失衡状态,大致上是相符的。中国出口至欧洲的货物,经铁路运输的大约有200,000个20尺柜,而经海路运输的则在1,000万个20尺柜左右。

印度、印尼和越南会否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每个领域内都有那么一些专家,在该领域的现状和现有运作模式上拥有着很高的专业程度。然而,一旦出现了趋势变化的苗头,他们的第一反应却是先予以否认,为现状的延续和维持作辩护。尽管,改变的迹象或许已经不言自明,甚至是无可否认,就好比地震正在脚下发生,可是,这些专家却似乎不愿意承认有新趋势的出现,不甘心看到规则的改变动摇他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方式和原理。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这类专家多数都倾向于与更有势力的一方站在同一立场上,并以此作为他们的论点论据,主张现行的这种模式,才是世界上的主流,才是最优最合理的方式。然而,他们也许忘记了,他们口中的“世界”,只是昨日的、过去的世界,而并非那个此时此刻正在不断演变着的世界。

以中国为例,多年以来,该国都普遍被认为是一个生产供应西方发达国家的“世界工厂”,可是现在,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角色,似乎正面临着挑战。如今,当人们谈论起中国,以及该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或多或少都会提及,印度、印尼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供应商,正在取代其中国的同行。这种趋势的出现已经有数年的时间了,只不过在近来,伴随着全球供应链上国家风险因素的加大,这些东南亚国家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的进程,貌似也在不断加快。而随着美国决定采取“近岸外包”(near shoring)的策略,将部分生产环节外包至美国周边的国家,现在,就连墨西哥的产品也开始侵蚀“中国制造”在美国市场当中的地位。

中国对欧美市场出口货物的新运输路线

随着中美两国爆发贸易战,如何才能够降低成本,其重要性在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凸显。尤其是,中美两国贸易的这种紧张态势,未来有可能会成为一种“新常态”。

而降低从中国出口至欧洲和北美市场的货物的运输成本,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在于对港口的选择。一直以来,航运业内的传统和经验,让货主们十分执着于“实践出真知”的信条,并拒绝考虑那些未知的,或是鲜有人选择的,令他们感到陌生的选项。然而,在如今这样的局面下,尝试把眼光转到他们以前从来未曾考虑和采用过的一些选项上面,并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这对于货主来说也许是有好处的。

从前积累下来的经验,在新的形势下已经不再适用。相比以前,现在船只的体型和运力已经增大了许多,而船只所配备的船员数目却在日趋精简,燃油成本也上升了不少,但舱位成本得到了压缩。总而言之,航运业内的“算法”已经发生了变化。尽管,这些因素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人们目前尚未完全彻底地弄明白,但是,在决策的过程当中,它们已经被纳入了考量的范围。

 

China Trade Specialists

Way-Way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o., Ltd.
Prudent, Practical, Combatant and Innovative
More....
Globelink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HK) Ltd.
In Unity, We Link The Globe!
More....
Recent Issue

Europe Trade

Dec, 2019

US Trade

Nov, 2019

Intra Asia Trade

Oct, 2019

Mediterranean & Africa Trade

Sep,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