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happening in Mediterranean & Africa

 

Eng

繁體

简体

“一帶一路”在非洲:西方國家能參與並發揮良性效應嗎?

換個角度出發,往日大英帝國在全球擴張殖民的行徑,其實也是可以透過一個正面積極的看法去評價的,雖然今時今日幾乎沒有人會這麼做。同理,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也一樣。該戰略表面上是為了縮小世界各地在基礎設施水平上的差距而構思創生的,然而實際上,它所佈局的地區,主要還是圍繞著亞洲至歐洲這條古老的貿易線路。

正當我們以審視的目光看待大英帝國,以及該帝國後來的化身------“美式和平”(譯者註:Pax Americana,又稱“美利堅治世”,指二戰後延續至今的由美國所主導的西方世界的相對和平)之時,我們心中是否也會泛起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背後秘而不宣的動機,尤其是在非洲地區的計劃和目的的揣測呢?

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可以被視為受合理、合法的自身利益所驅使的,為了提升落後的基礎設施水平而作的努力。興建公路、橋樑、隧道等等這些設施,是為了讓中國國內製造業的產品能夠更便利地銷往國外市場,同時也可以促進自然資源的進口。另一方面,此舉也可以被視作是中國為了挑戰當前全球霸主的地位而給予的策略性的一擊------這自然是美國的看法。不過,現已連任中國國家主席,並且未來很有希望會繼續連任下去的習近平就已經表示過,他認為,將來由中國取代現在“美式和平”的局面,是完全合理的。而他這番話難免會令人更傾向於採取與美國一方相同的、較為陰暗的看法。

“一帶一路”倡議所計劃的投資總額高達1萬億美元,將於全球多個地方開發建設基礎設施以促進貿易,範圍覆蓋非洲、亞洲和歐洲,囊括多達68個國家。未來,該戰略將能夠把中國與一些距其甚遠的國家的市場和人員相互連通起來。

但是,該戰略也讓人心裡不由自主地浮現起一個畫面,那就是中國扮演一個新殖民主義的角色,在非洲攫取資源,並以軟貸款換取非洲各國的獨裁統治者們在聯合國大會上向中國投出支持的一票。

上述是一種警惕性較強,且較為陰暗的猜想,下面,我們來看看另一種較為正面觀點。而以下這種觀點,也是位於美國巴爾的摩(Baltimore)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高級國際研究學院(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非研究所(China Africa Research Initiative)的研究員珍妮特·嚴(Janet Eom)所持有的看法。

嚴女士指出,對於隱藏在中國外交政策背後的一些驅動因素,她的研究揭示出了正面的結論,而並非新聞評論員們口中常指的那些“居心叵測”的動機。

“中非研究所從中國和非洲各國的中央銀行、財政部,以及中國基礎設施承包商的官方網站上採集了數據並加以分析,此外還與中國和非洲官員的採訪進行了比對。得出的結果顯示,中國的經濟需求,才是真正驅使中國政府前往非洲這些發展中國家進行基礎設施開發和佈局的最主要因素,而並非任何的政治謀略”,嚴女士說道。

“中國在當地所進行的活動,主要是經濟上、商業上的,而並非政治上的。'一帶一路'倡議的焦點主要在於基礎設施之上,而這是因為中國的建築公司有業務上的需求。2000至2015年期間,中國進出口銀行對非洲發放的貸款共計630億美元,這些貸款主要是用在公路、鐵路、機場和港口的建設上。2000年,在非洲承接建築工程的中國建築承包商,在該年度的總收入共計為10億美元,而到了2015年,這個數字已經大大飆升到了550億美元。”

然而儘管如此,有許多評論員還是將“一帶一路”視作一條為了石油和礦產而開闢的貿易線路。雖然,嚴女士也承認,中國自非洲進口的商品當中,排名前十的都是原材料。石油礦產豐富的安哥拉(Angola),是對中國出口排行第一的非洲國家。而該國向中國出口的商品之中,有99%都是石油產品。非洲的自然資源為中國的工廠提供了生產所需的能源和原材料。

“不過,這些中國國內的生產設施很快就會遷移至'一帶一路'戰略沿線的國家。2015年,在中國對非洲的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總額當中,對製造業的投資比例占到了13%。而相比之下,在美國對非洲的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當中,製造業所佔的比例僅有7%”,嚴女士指出。

“中國工人薪酬水平的不斷上升,迫使中國企業將生產設施遷移至勞動力成本更為低廉的海外地區。而當'一帶一路'戰略的基礎設施開發建設完成之後,沿線的國家就會迎來大量的經濟活動和商機”,她說道。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捍衛中國政府的外交政策時指出,中國“始終把非洲國家的需要和利益放在心上,想非洲之所想,急非洲之所急”,而中國與“非洲兄弟姐妹”之間的深厚友誼是“牢不可破”的。

王毅表示:“非洲當前面臨著維護和平安全、促進振興發展這兩大任務,中國將根據非洲國家的實際需要,加大對非洲熱點問題的斡旋,加強同各國在反恐、打擊海盜、防災減災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不斷提高非洲國家維護自身和平與安全的能力。”

中國表示,自身在貿易和外交上都堅持採取兼容並包的態度,而在“一帶一路”倡議上,對於所有各方的積極參與,中方都表示歡迎,其中也包括美國的公營和私立機構。自一開始,中國就已經清楚表明,如果沒有各方的廣泛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是無法維持下去的。

而若是“一帶一路”倡議有足夠多的參與者,那麼該計劃就很可能會為許多地區帶來“漣漪效應”。比如在非洲,“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會逐漸波及蔓延至整片非洲大陸,雖然與其他地區相比,這些影響對於非洲會有怎樣的意義仍然不得而知。

“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基礎設施項目規模龐大,且數量眾多,單單在非洲就有不少大型工程。其中,位於非洲的規模最大的項目,是總投資達120億美元,位於盛產石油的尼日利亞(Nigeria)境內,全長1,402公里的沿海鐵路(Coastal Railway)建設工程。該鐵路將尼日利亞的舊首都兼最大城市拉各斯(Lagos,人口約1,600萬),與位於該國東南部、接近喀麥隆邊境的另一城市卡拉巴爾(Calabar,人口約370,000)連接起來。而與該鐵路工程同時進行的,還有位於喀麥隆的一個深水海港建設項目。該港口項目的投資總額為10億美元。

此外,還有同樣位於尼日利亞境內,總投資為83億美元,全長1,124公里,連接拉各斯與該國北部城市卡諾(Kano,人口約330萬)的鐵路。而另外一條大約位於拉各斯-卡諾線路的半程之處,總投資8.5億美元,全長186公里,連接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Abuja,人口約240萬)與西北部城市卡杜納( Kaduna,人口約760,000萬)的鐵路,則已經建設完成。

在位於非洲西部的幾內亞(Guinea),中國國際基金有限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Fund)和當地政府已經簽訂了協議,將投入70億美元,設立一家名為幾內亞開發公司(Guinea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的合資企業,以開採石油和天然氣並分享利潤。其中,幾內亞政府佔股25%。

目光往南移,在剛果共和國(Republic of the Congo),中國則投入了12億美元,幫助重建該國首都布拉柴維爾(Brazzaville)。在2012年,布拉柴維爾一個軍火庫發生爆炸,對當地造成了嚴重破壞。

另外,在民主剛果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中國又向由中國中鐵和中國電建組成的中方企業集團與剛果礦業總公司共同設立的華剛礦業股份有限公司(Sicomine),發放了60億美元的貸款,以開採銅鈷礦。在剛果以南的安哥拉,中國則投資了35億美元建設煉油廠。

而在非洲最南端的南非,中國還有過一個“造城”計劃。上海證大房地產有限公司(Shanghai Zendai)計劃在南非首都約翰內斯堡(Johannesburg)的沐德坊(Modderfontein)投資70億美元,打造一個佔地1,600公頃、居住人口達100,000的“沐德坊新城”項目( Modderfontein New City Project)。不過,該“造城”計劃已經於2017年,以上海證大出售沐德坊的物業而宣告破滅。

在東非地區北部,中國正在莫桑比克(Mozambique)修建一座投資總額31億美元的水力發電大壩------姆潘達恩庫瓦大壩(Mphanda Nkuwa Dam)。另外還有投資56億美元,全長1,344公里的乍得-蘇丹鐵路(Chad-Sudan Railway)。除此之外,中國還在喀麥隆、埃塞俄比亞(Ethiopia)、肯尼亞(Kenya)、馬里(Mali)、尼日爾(Niger)、尼日利亞、塞內加爾(Senegal)和讚比亞(Zambia)投資了43億美元修建水泥廠。

在蘇丹,中國還投入了11億美元,建設從該國首都喀土穆(Khartoum)到蘇丹港(Port Sudan)的鐵路。此外在肯尼亞,中國還有大力宣傳的從港口蒙巴薩(Mombasa,人口約120萬)到首都內羅畢(Nairobi,人口約650萬)的標準軌鐵路工程,全長441公里,總投資為34億美元,其中90%的資金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而在坦桑尼亞(Tanzania),還有投資10.3億的天然氣運輸管道項目,在津巴布韋(Zimbabwe)還有投資11億美元的熱力發電廠項目。

以上這些項目都清楚表明,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在非洲正開展得如火如荼。

不過實際上,中國並不是第一個打算復興古代貿易線路的國家。在過去,歐盟、美國、俄羅斯,甚至是印度,都曾經試圖重建古代絲綢之路。而這條線路之所以備受鍾情,是因為它將亞洲與歐洲連接了起來。

但是,相比起其他國家,中國復興絲綢之路的計劃卻更加與眾不同S。而讓其變得不同的,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承諾,以及中國與其他國家所簽訂的大量協議------單單是與“一帶一路”戰略沿線國家所簽署的運輸類協議,就有130份之多。

但是,“一帶一路”倡議,這個中國已經承諾將投資多達1,240億美元的龐大戰略,究竟是否中國政府試圖在海外擴張勢力,增加影響力的一個舉措呢?位於美國華盛頓的智庫------全球發展中心(The Centre for Global Development),是持肯定看法的。該智庫指出,“一帶一路”戰略所涵蓋的68個國家當中,有27個國家的主權債務評級都處於垃圾級別(junk),也就是低於投資級別(below investment grade)。該智庫並指出,其中有8個國家的債務水平,還有可能會因為“一帶一路”戰略而急劇上升。中國對這些國家實行債務豁免,而這又會讓這些國家不斷產生再次貸款的念頭。這樣,中國作為唯一願意給予這些國家貸款的債主,就可以將這些“伸手要錢”靠救濟度日的國家控制在手裡,讓其聽命。

吉布提(Djibouti)便是這些深陷債務的國家之中的一個。坐落於亞丁灣南岸的東非半島------“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上的吉布提,是一個缺乏資源的國家,但是其地理位置卻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軍方已經在吉布提建立起了該國位於海外的首個軍事設施。不過,公平地來說,美國在吉布提也設有軍事基地,就正如墨西哥灣沿岸也滿佈著他們的軍事設施一樣。

因此,中國是否有意借助“一帶一路”倡議,以一種圓滑婉轉的方式,加強自身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這依然是縈繞在新聞評論員們心頭的一個最主要的問題。當然,這其中主要是美國的新聞評論員。

然而,由於中國國內工資水平持續上漲,中國企業只能被迫將生產環節遷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其他國家,而這恰恰為“一帶一路”戰略沿線的國家開啟了巨大的商機。尤其是,當該戰略下的基礎設施項目建成後,這些國家更是可以充分展開懷抱迎接商機。

雖然,“一帶一路”倡議被指是中國版本的“馬歇爾計劃”(Marshall Plan),但是,從上述因素來看,該戰略又更像是一個經濟刺激計劃,而不是一個在地緣政治上加強控制的謀略。中國稱,自己在外交上秉承“不干涉別國內政”的政策,並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的焦點主要在於發展經濟,除此之外幾乎不包含其他的目的。

而另一邊廂的美國,則敦促非洲國家的政府要認識到民主和人權的重要性,否則就會停止前往非洲進行投資和商業開發。不過,對於民主和人權的強調和重視,無論多麼值得嘉獎推崇,都始終會限制美國自身在非洲當地的活動和事務的參與,同時,對於整個西方世界的行動能力來說,也是一種掣肘。

“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營機構的參與。而恰恰是在這個板塊內,西方國家能夠利用自身的優勢,透過在“一帶一路”倡議中,選擇在他們“喜聞樂見”的領域跟中國合作,並迴避“不合口味”的範疇,從而謀取利益。透過運用自身在經濟上的影響力,西方國家可以在他們需要的時機以及需要的領域,在外交上占得上風,

但是,必須指出的是,在迄今為止出現過的極少數中國“插手非洲事務”的情況裡,中國還是與美國聯手合作、一同行動的。譬如,中美兩國在蘇丹和南蘇丹地區的維持和平任務中有過合作,並且還在“非洲之角”附近的海域一同打擊海盜,此外,兩國還有在西非地區一同對抗埃博拉病毒。

而這種類型的對非洲事務的“干預”和“介入”,其實是值得鼓勵和支持的,因為這為當地最亟待救助的領域提供了支援。不僅如此,這類合作也可以作為西方世界觀察中國在非洲地區的活動的一個平台。此外,當西方國家與中國在政策上產生分歧時,這又給予了西方世界影響中國的機會。反之,中國也同樣可以這麼做。


* - 表示必填寫
基於你所知道和了解的信息,你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最終會為非洲帶來改善和發展,還是會令當地的貧困國家債台高築,最後不得不再次請求中國豁免他們的巨額債務,就像過去已經多次出現過的情形一樣?

* 訊息:

* 電郵:  

 

Mediterranean & Africa
Trade Specialists

Highroad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Professional door to door service
More....
Choice Int'l Forwarding Co Ltd.
Your Best Choice to Africa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