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在非洲:西方国家能参与并发挥良性效应吗?
换个角度出发,往日大英帝国在全球扩张殖民的行径,其实也是可以透过一个正面积极的看法去评价的,虽然今时今日几乎没有人会这么做。同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一样。该战略表面上是为了缩小世界各地在基础设施水平上的差距而构思创生的,然而实际上,它所布局的地区,主要还是围绕着亚洲至欧洲这条古老的贸易线路。
正当我们以审视的目光看待大英帝国,以及该帝国后来的化身------“美式和平”(译者注:Pax Americana,又称“美利坚治世”,指二战后延续至今的由美国所主导的西方世界的相对和平)之时,我们心中是否也会泛起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背后秘而不宣的动机,尤其是在非洲地区的计划和目的的揣测呢?
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可以被视为受合理、合法的自身利益所驱使的,为了提升落后的基础设施水平而作的努力。兴建公路、桥梁、隧道等等这些设施,是为了让中国国内制造业的产品能够更便利地销往国外市场,同时也可以促进自然资源的进口。另一方面,此举也可以被视作是中国为了挑战当前全球霸主的地位而给予的策略性的一击------这自然是美国的看法。不过,现已连任中国国家主席,并且未来很有希望会继续连任下去的习近平就已经表示过,他认为,将来由中国取代现在“美式和平”的局面,是完全合理的。而他这番话难免会令人更倾向于采取与美国一方相同的、较为阴暗的看法。
“一带一路”倡议所计划的投资总额高达1万亿美元,将于全球多个地方开发建设基础设施以促进贸易,范围覆盖非洲、亚洲和欧洲,囊括多达68个国家。未来,该战略将能够把中国与一些距其甚远的国家的市场和人员相互连通起来。
但是,该战略也让人心里不由自主地浮现起一个画面,那就是中国扮演一个新殖民主义的角色,在非洲攫取资源,并以软贷款换取非洲各国的独裁统治者们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中国投出支持的一票。
上述是一种警惕性较强,且较为阴暗的猜想,下面,我们来看看另一种较为正面观点。而以下这种观点,也是位于美国巴尔的摩(Baltimore)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非研究所(China Africa Research Initiative)的研究员珍妮特·严(Janet Eom)所持有的看法。
严女士指出,对于隐藏在中国外交政策背后的一些驱动因素,她的研究揭示出了正面的结论,而并非新闻评论员们口中常指的那些“居心叵测”的动机。
“中非研究所从中国和非洲各国的中央银行、财政部,以及中国基础设施承包商的官方网站上采集了数据并加以分析,此外还与中国和非洲官员的采访进行了比对。得出的结果显示,中国的经济需求,才是真正驱使中国政府前往非洲这些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开发和布局的最主要因素,而并非任何的政治谋略”,严女士说道。
“中国在当地所进行的活动,主要是经济上、商业上的,而并非政治上的。‘一带一路’倡议的焦点主要在于基础设施之上,而这是因为中国的建筑公司有业务上的需求。2000至2015年期间,中国进出口银行对非洲发放的贷款共计630亿美元,这些贷款主要是用在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的建设上。2000年,在非洲承接建筑工程的中国建筑承包商,在该年度的总收入共计为10亿美元,而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已经大大飙升到了550亿美元。”
然而尽管如此,有许多评论员还是将“一带一路”视作一条为了石油和矿产而开辟的贸易线路。虽然,严女士也承认,中国自非洲进口的商品当中,排名前十的都是原材料。石油矿产丰富的安哥拉(Angola),是对中国出口排行第一的非洲国家。而该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之中,有99%都是石油产品。非洲的自然资源为中国的工厂提供了生产所需的能源和原材料。
“不过,这些中国国内的生产设施很快就会迁移至‘一带一路’战略沿线的国家。2015年,在中国对非洲的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总额当中,对制造业的投资比例占到了13%。而相比之下,在美国对非洲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当中,制造业所占的比例仅有7%”,严女士指出。
“中国工人薪酬水平的不断上升,迫使中国企业将生产设施迁移至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海外地区。而当‘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完成之后,沿线的国家就会迎来大量的经济活动和商机”,她说道。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捍卫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时指出,中国“始终把非洲国家的需要和利益放在心上,想非洲之所想,急非洲之所急”,而中国与“非洲兄弟姐妹”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牢不可破”的。
王毅表示:“非洲当前面临着维护和平安全、促进振兴发展这两大任务,中国将根据非洲国家的实际需要,加大对非洲热点问题的斡旋,加强同各国在反恐、打击海盗、防灾减灾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不断提高非洲国家维护自身和平与安全的能力。”
中国表示,自身在贸易和外交上都坚持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而在“一带一路”倡议上,对于所有各方的积极参与,中方都表示欢迎,其中也包括美国的公营和私立机构。自一开始,中国就已经清楚表明,如果没有各方的广泛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是无法维持下去的。
而若是“一带一路”倡议有足够多的参与者,那么该计划就很可能会为许多地区带来“涟漪效应”。比如在非洲,“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会逐渐波及蔓延至整片非洲大陆,虽然与其他地区相比,这些影响对于非洲会有怎样的意义仍然不得而知。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基础设施项目规模庞大,且数量众多,单单在非洲就有不少大型工程。其中,位于非洲的规模最大的项目,是总投资达120亿美元,位于盛产石油的尼日利亚(Nigeria)境内,全长1,402公里的沿海铁路(Coastal Railway)建设工程。该铁路将尼日利亚的旧首都兼最大城市拉各斯(Lagos,人口约1,600万),与位于该国东南部、接近喀麦隆边境的另一城市卡拉巴尔(Calabar,人口约370,000)连接起来。而与该铁路工程同时进行的,还有位于喀麦隆的一个深水海港建设项目。该港口项目的投资总额为10亿美元。
此外,还有同样位于尼日利亚境内,总投资为83亿美元,全长1,124公里,连接拉各斯与该国北部城市卡诺(Kano,人口约330万)的铁路。而另外一条大约位于拉各斯-卡诺线路的半程之处,总投资8.5亿美元,全长186公里,连接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Abuja,人口约240万)与西北部城市卡杜纳(Kaduna,人口约760,000万)的铁路,则已经建设完成。
在位于非洲西部的几内亚(Guinea),中国国际基金有限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Fund)和当地政府已经签订了协议,将投入70亿美元,设立一家名为几内亚开发公司(Guinea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的合资企业,以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并分享利润。其中,几内亚政府占股25%。
目光往南移,在刚果共和国(Republic of the Congo),中国则投入了12亿美元,帮助重建该国首都布拉柴维尔(Brazzaville)。在2012年,布拉柴维尔一个军火库发生爆炸,对当地造成了严重破坏。
另外,在民主刚果共和国(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中国又向由中国中铁和中国电建组成的中方企业集团与刚果矿业总公司共同设立的华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Sicomine),发放了60亿美元的贷款,以开采铜钴矿。在刚果以南的安哥拉,中国则投资了35亿美元建设炼油厂。
而在非洲最南端的南非,中国还有过一个“造城”计划。上海证大房地产有限公司(Shanghai Zendai)计划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Johannesburg)的沐德坊(Modderfontein)投资70亿美元,打造一个占地1,600公顷、居住人口达100,000的“沐德坊新城”项目(Modderfontein New City Project)。不过,该“造城”计划已经于2017年,以上海证大出售沐德坊的物业而宣告破灭。
在东非地区北部,中国正在莫桑比克(Mozambique)修建一座投资总额31亿美元的水力发电大坝------姆潘达恩库瓦大坝(Mphanda Nkuwa Dam)。另外还有投资56亿美元,全长1,344公里的乍得-苏丹铁路(Chad-Sudan Railway)。除此之外,中国还在喀麦隆、埃塞俄比亚(Ethiopia)、肯尼亚(Kenya)、马里(Mali)、尼日尔(Niger)、尼日利亚、塞内加尔(Senegal)和赞比亚(Zambia)投资了43亿美元修建水泥厂。
在苏丹,中国还投入了11亿美元,建设从该国首都喀土穆(Khartoum)到苏丹港(Port Sudan)的铁路。此外在肯尼亚,中国还有大力宣传的从港口蒙巴萨(Mombasa,人口约120万)到首都内罗毕(Nairobi,人口约650万)的标准轨铁路工程,全长441公里,总投资为34亿美元,其中90%的资金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而在坦桑尼亚(Tanzania),还有投资10.3亿的天然气运输管道项目,在津巴布韦(Zimbabwe)还有投资11亿美元的热力发电厂项目。
以上这些项目都清楚表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在非洲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不过实际上,中国并不是第一个打算复兴古代贸易线路的国家。在过去,欧盟、美国、俄罗斯,甚至是印度,都曾经试图重建古代丝绸之路。而这条线路之所以备受钟情,是因为它将亚洲与欧洲连接了起来。
但是,相比起其他国家,中国复兴丝绸之路的计划却更加与众不同S。而让其变得不同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承诺,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所签订的大量协议------单单是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所签署的运输类协议,就有130份之多。
但是,“一带一路”倡议,这个中国已经承诺将投资多达1,240亿美元的庞大战略,究竟是否中国政府试图在海外扩张势力,增加影响力的一个举措呢?位于美国华盛顿的智库------全球发展中心(The Centre for Global Development),是持肯定看法的。该智库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所涵盖的68个国家当中,有27个国家的主权债务评级都处于垃圾级别(junk),也就是低于投资级别(below investment grade)。该智库并指出,其中有8个国家的债务水平,还有可能会因为“一带一路”战略而急剧上升。中国对这些国家实行债务豁免,而这又会让这些国家不断产生再次贷款的念头。这样,中国作为唯一愿意给予这些国家贷款的债主,就可以将这些“伸手要钱”靠救济度日的国家控制在手里,让其听命。
吉布提(Djibouti)便是这些深陷债务的国家之中的一个。坐落于亚丁湾南岸的东非半岛------“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上的吉布提,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国家,但是其地理位置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军方已经在吉布提建立起了该国位于海外的首个军事设施。不过,公平地来说,美国在吉布提也设有军事基地,就正如墨西哥湾沿岸也满布着他们的军事设施一样。
因此,中国是否有意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以一种圆滑婉转的方式,加强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这依然是萦绕在新闻评论员们心头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当然,这其中主要是美国的新闻评论员。
然而,由于中国国内工资水平持续上涨,中国企业只能被迫将生产环节迁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其他国家,而这恰恰为“一带一路”战略沿线的国家开启了巨大的商机。尤其是,当该战略下的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这些国家更是可以充分展开怀抱迎接商机。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被指是中国版本的“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但是,从上述因素来看,该战略又更像是一个经济刺激计划,而不是一个在地缘政治上加强控制的谋略。中国称,自己在外交上秉承“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政策,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的焦点主要在于发展经济,除此之外几乎不包含其他的目的。
而另一边厢的美国,则敦促非洲国家的政府要认识到民主和人权的重要性,否则就会停止前往非洲进行投资和商业开发。不过,对于民主和人权的强调和重视,无论多么值得嘉奖推崇,都始终会限制美国自身在非洲当地的活动和事务的参与,同时,对于整个西方世界的行动能力来说,也是一种掣肘。
“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营机构的参与。而恰恰是在这个板块内,西方国家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透过在“一带一路”倡议中,选择在他们“喜闻乐见”的领域跟中国合作,并回避“不合口味”的范畴,从而谋取利益。透过运用自身在经济上的影响力,西方国家可以在他们需要的时机以及需要的领域,在外交上占得上风,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在迄今为止出现过的极少数中国“插手非洲事务”的情况里,中国还是与美国联手合作、一同行动的。譬如,中美两国在苏丹和南苏丹地区的维持和平任务中有过合作,并且还在“非洲之角”附近的海域一同打击海盗,此外,两国还有在西非地区一同对抗埃博拉病毒。
而这种类型的对非洲事务的“干预”和“介入”,其实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因为这为当地最亟待救助的领域提供了支援。不仅如此,这类合作也可以作为西方世界观察中国在非洲地区的活动的一个平台。此外,当西方国家与中国在政策上产生分歧时,这又给予了西方世界影响中国的机会。反之,中国也同样可以这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