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的主旨:迫使对手屈服同意后再作交易
这是一个二元化的世界,除了极少数个别情况以外,所有事物的面相均被对立地一分为二,比如:右翼和左翼、僵化和灵活、“鹰派”(hawk)和“鸽派”(dove)等等。这种二元化的划分方式可谓无处不在。然而,想要弄清楚这两面当中,哪种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有时候是很困难的,因为时间和地点上的差异,常常会限制我们在某时某地所能采取的最佳处理措施。
在中美贸易战的议题上,这两股分别来自对立阵营的力量再次针锋相对。美国的知识分子界一直以来始终位居左翼,因此不出所料,他们所持有的看法也是“鸽派”的视角。位于华盛顿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其政治上的主张偏向于自由主义,而来自于布鲁金斯学会的两位学者------李成(Cheng Li)和戴安娜·梁(Diana Liang),其观点就是左派的一个典型例子。
该两位学者尽管并没有公开地反对美国总统特朗普,但是却反复重申着与媒体相一致的观点,那就是:贸易战对于各方都不利。固然,无论是哪一类型的战争,这样的说法都是成立的,然而即便如此,这也并不意味着某些战争“开打”的必要性或是价值就因此而降低了。与此同时,不管战争带来了什么问题与祸患,如果最终交战双方能够得出一个解决方案的话,则常常能够为彼此带来持久的和平。
而双方之间的冲突之所以会升级演变成为战争,主要是因为一方对于另一方的不公做法所怀有的不满情绪日益强烈。最开始的时候,双方虽有矛盾存在,但整体上仍旧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不过随着事态的不断恶化,受侵害的一方则不得不揭竿而起,愤然反抗。
恰逢此时,特朗普登上了政治舞台,这是一任前所未见的美国总统。而他的对手,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这又是一个与上世纪90年代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邓小平迥然不同的权威主义型角色。两强相见,这不是正如一股无法抵抗的力量遇到了不可撼动的巨石吗?一想到这两大人物未来即将交锋,全世界都不禁为之颤抖。这两位巨头面对彼此,就仿佛古罗马斗兽场里的角斗士,手持着各自的兵器,剑拔弩张,准备迎战。当然,竞技场中还有其他的角斗士,只是没有像这两者一般势均力敌而又咄咄相逼,而这些其他的角斗士随着这两个巨人交战方向的改变,时而你争我夺,时而又互相帮助。
以上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形容,可是在事实上,贸易战以及它所衍生的一系列问题,不仅一如既往地晦涩难明,还隐秘莫测。双方贸易代表在私下交涉时所发生的一件鸡毛蒜皮的琐碎小事,最后都有可能演变成像中美两国在钢铝贸易上的争端一样不可挽救的僵局和对峙。
贸易战的结果也许是乳制品或禽肉等产品被迫承受高关税,而伴随而来的,还很可能是新闻媒体界的一轮口诛笔伐。不过,就像浮出水面的冰山一样,关于贸易战,人们所能够看见的事实,实际上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而已。
此外,人们需要认识到的是,两国之间的贸易战,其实并不是一场如角斗士一般互取性命、你死我活的战斗,双方只是寻求通过贸易战,最终达致建立起一段可持续发展的贸易关系的目的。不过,上述两位布鲁金斯学会的学者却认为,发动贸易战无论如何都不可取,维护和平才是正确的出路,并且认为,由于这种“做个交易”(Let’s make a deal)的思维主导并贯穿了特朗普的整个职业生涯,以至于他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
两位学者表示:“特朗普总统非常喜欢这种以物换物的交易模式,并且在交易里,无论是贸易、安全还是政治议题等等,均被用以作为相互关联的谈判筹码。而这种做法过去已经有过先例。此前,特朗普就曾经表示过中国是一个汇率操纵国,然而随后,为了让中国同意与美国合作以联手压制北韩,特朗普又改口声称中国并不是汇率操纵国。就这样,通过在经济领域里作出妥协和屈服,来换取安全领域上的利益。”
诚然,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自从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美两国针对对方而向世贸组织所提起的争议仲裁,就已经有35宗之多。不过,近来双方的一系列争端与以往有所不同,并且两国均威胁将会把事态进一步升级。今年早前,美国已经根据“301条款”对中国启动了调查,并开始实施贸易制裁措施,这在当时就被坊间认为是中美两国的贸易战已经打响。
阻碍中美两国在贸易上达成协议的因素,并不仅仅是局限于经济领域。除了经济原因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政治和安全议题对两国的贸易造成了何种影响。而如果忽略了来自这两方面的关键因素,我们便难以对局势作出理解。
布鲁金斯学会的两位学者指出,虽然贸易战对双方都会造成损害,可是通常来说,录得贸易盈余的一方会遭受到更大的冲击,因此也更有可能被迫作出妥协退让。
“1980年代的日本就是这条规律的一个例证。不过,对于中国而言,这条规律也许只有前半句会成立。眼下,中国已经开始体会到贸易战所带来的‘痛苦’了,并且可以预期,未来还要陆续承受更多的‘痛苦’。由于中国在经济结构上对于外贸的依赖,中美贸易战不仅会对中国一些作为主要经济增长引擎的地区造成影响,比如粤港澳大湾区(the Greater Bay Area)、长三角地区,以及京津冀走廊(Beijing-Tianjin-Hebei Corridor)等,所有其他一些规模较小的经济区域也会一并受到牵连。目前,股票市场对于中美贸易争端的负面反应就已经呈现,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进入‘熊市’,而香港交易所也跌至10个月来的新低。”
“今后,贸易战负面效应的持续显现,将会引发中国资本的加速外流,同时也会令该国影子银行和地方债务管理的问题进一步恶化,从而让中国政府小心维持经济平衡的举措全盘覆灭。而如果中美两国的对峙再继续下去的话,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也会受到拖累,而房地产领域对于中国民众来说是一个极度敏感的议题”,两位学者表示。
相比起中国来看,美国的经济较为强劲,同时也更加稳定。而为了使给美国施加的压力最大化,中国的贸易报复措施则主要集中在美国具体的某些行业以及某些地区之内。
在中国对美国进口产品所加征的关税当中,最大比例的份额被摊派到了农产品和食品领域里(占比高达38%),而这类产品的产地恰恰是特朗普的支持者最为集中的区域。然而,由于中国向美国进口的产品远远不及美国向中国进口的产品多,故此,中国单单通过关税能够对美国造成的打击,是相当有限的。
而相反,中美贸易战为中国的经济所招致的成本,尤其是,如果负面效应传递到了房地产行业的话,则将会为中国政府带来巨大的政治压力。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会如何应对这次贸易战,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和瞩目。中方所采取的任何一项对策都必须十分谨慎,不可有任何差池。而在当前这种进退维谷的境地当中,中国政府将很有可能会寻求找出一个解决方案,而并非在贸易上就此让步作罢。
为了缓解贸易战给中国政府带来的部分压力,中国国内媒体将本次美国所采取的打击行动,归因于总统特朗普的“疯狂”和“贪婪”。这为中国与美国进行谈判赢得了一些时间,而谈判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更为偏好采取的策略。另外,中国的民众都将这次美国对华贸易行动的升级,视作是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崛起的一个“阴谋”,而这种形势对于中国政府也是有利的。但是这样的话,如果未来美方的贸易行动持续升级,对中国政府造成的压力日渐加大时,中国政府手头可用的选项也许就会受到限制和压缩。为免令民众觉得中国政府是在向美国屈服低头,在面临国内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时,中国政府也许会别无选择,唯有坚持立场不退让。
除此之外,两位学者认为,无论中国政府再怎么惧怕贸易战也好,或许都无法指望美国的商界领袖们能够成为其同盟伙伴。这是因为,尽管美国的企业是反对两国打贸易战的,但是他们对于中国的一些业内政策却也感到不安,例如中方要求在华的中外合资企业内部设立起共产党支部。此外,新的国家安全法,以及中国“国家资本主义”(state capitalism)体系中所显现出的一些负面发展趋势等,也让他们感到担忧。
“而由于以上这些忧虑,再加上中国多年来并未履行其开放市场的承诺,因此,中国政府在美国的‘朋友’可谓少之又少。”
如果中美双方彼此都能够看到对方对自己有益和有价值的一面,那就是最好不过了。可是,不管日后中美贸易战是持续还是终结,其背后的原因理由如果并没有向民众和盘托出,这也不是什么让人出乎意料的事情。因为有些不得不作出的让步和妥协,在当事人看来是“事关面子”的事情,所以最好是把实情掩盖起来,而不要公开,至于真相,最终也许只有未来的历史学家们才能够得知。一份贸易协议背后所涉及的一些细节和条件,也许不会是公众所喜闻乐见的,然而,正如一顿饭只要卖相好味道棒,大众就不会太过于深究其具体的用料,关键的问题只是在于,这顿饭能不能够长期吃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