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happening in China

 

Eng

繁體

简体

珠三角經濟地位日增 欲與美國矽谷試比高

不管是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還是澳洲的墨爾本,在南非的開普敦還是德國的科隆,一位女士在商店裡所購買的產品,很可能絕大部分都產自於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城市聚集區。這個區域囊括了多個彼此有著緊密合作關係的城市,南至香港,北至廣州,跨度達70英里,這就是中國的珠江三角洲。

就在不久以前,上述情形還是屬一種常態,不過現在,這種情況也許已經發生了變化。而假使在這些商店裡所購買的物品,不再是大部分產自於珠江三角洲,那也是因為,一位女士在商店裡最常購買的東西,絕大多數都是服裝飾品。過去,全球大部分的成衣製品都是在地處中國沿海的珠三角所製造的。而如今,由於中國沿海地區的生產成本不斷增加,為了降低成本,這些服裝廠已經從沿海遷移到了內陸,甚至是從中國遷移到了中南半島(Indo-China)和印尼等勞動力成本更為低廉的東南亞地區。

由於珠三角地區的生活水平持續提高,本地居民也正在變得日益富裕。在當地,不僅消費者本身逐漸脫離了低端市場,連製造業也已經不再生產低端產品。目前,珠三角地區的製造業已經在另外一個高端大眾市場內成為了主導者------那就是電子產品市場。其中不僅包含各種消費類電子產品,還包括了當下在全球各地都隨處可見,普及率已經相當高的智能手機。

在珠三角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城市------廣州,有的地方紮堆聚集著眾多電子零件銷售商,整條街道都成為了電子元件的集散地,專門針對電器和電子產品的生產商,銷售各式各樣的零件。而產品種類既涵蓋了手錶、時鐘、玩具等這些構造簡單小玩意,也包括了許多結構上要複雜得多的設備,比如電腦、遊戲主機,甚至是建設機場等設施時所使用的土地整平機(land plane)等工業設備。因此,近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把珠三角與位於美國加州三藩市(San Francisco)以南的、聞名全球的科技搖籃矽穀(Silicon Valley)作比較。

在珠三角的製造業裡,有許多產品都是受外國公司委託生產,甚至有些企業也是由外國公司投資設立的。因此,珠三角的製造業大部分都是以出口為導向。而中國的貿易總額之中有三分之一都是由珠三角經濟區(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所貢獻的。

珠三角地區的民營企業發展迅猛,在珠三角的經濟上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政府放鬆了對民營企業的監管和控制,使經營環境變得寬鬆之後,民營企業的增長速度更是愈發加快。

如今,囊括了香港和澳門在內的大珠三角地區(the Greater Pearl River Delta),又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粵港澳大灣區(the Guangdong -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這是一個由多個大型城市集合而成的大都市帶(megalopolis),未來有望成為一個單一的超大型都市圈。目前,這個大都市帶的範圍覆蓋了中國南部沿海地區的一些主要城市,除了香港和澳門之外,還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惠州和肇慶這九個廣東城市。

珠三角地區的這九大廣東城市,其人口總和在2013年底就已經達到了5,715萬,佔據了廣東全省總人口數目的53.69%。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報告指出,無論是從面積還是人口規模上來看,現在的珠三角地區都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區。

此外,珠三角還是19世紀到20世紀中,中國海外移民的最大輸出地。其中,該地區移民至西方國家的人也不在少數。移民後,這些人在外國當地群集而居,並逐漸在各地形成了唐人街(Chinatown)。直到今天,有許多生活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拉丁美洲以及東南亞的華人後裔,其祖先都是來自於珠三角。

在珠三角地區的東部,從香港,到毗鄰的深圳,再往北到東莞,然後再到與東莞接壤的廣州,這片區域是外國企業的投資重地,同時也是中國國內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而在珠三角的西部,從澳門,到鄰近的珠海,再北上到江門、佛山,然後再到緊挨著佛山的廣州西部,這片區域則是中國本土民營資本的投資集中地。珠三角西部地區的發展水平與東部相比略遜一籌。不過現在,由於該區域內已經建立起了一些新的運輸基礎設施和網絡,未來,珠三角西部這片市場的開放程度將會更上一層樓,從而帶動本地經濟發展。尤其是,新近才通車、全程達50公里的港珠澳大橋,今後更是有望進一步推動大珠三角地區各城市的融合,並促進地區內的貿易增長。

在1985年以前,珠江兩岸只是一望無際的農田耕地和小鄉村。然而,自從中國實施了經濟改革開放的政策,來自全球各地的大量投資便如同潮水一般湧入珠三角地區,讓該地區搖身一變成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

從全球範圍內來說,歐洲和美國才是創新科技領域的先鋒。而在亞洲地區,科技上處於領頭羊地位的則是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不過,從一個更小的區域性層面上來看,在珠三角地區,一場不甘落後、奮起直追的競爭“戲碼”也在悄悄地上演著。

珠三角的深圳-香港地區作為一個城市群,在科學與技術的研究開發方面,現在已經被認為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僅落後於排名第一的日本東京,並且超越了排名第三韓國首爾,以及排名第四的美國矽穀。然而,在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兩個區域------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兩者分別只擁有一個這樣的高新科技城市群,即全國範圍內也僅有兩個。而在美國的兩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東岸和西岸,兩地各自都擁有三個這類科技城市群,也就是全國共有六個。

不過,在美國,即便是在同一片區域內,這些高科技中心在地理位置上也是比較分散的。比如,在西岸地區,三藩市和洛杉磯兩者都是高新科技的集中地,但是這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較遠,需要乘坐飛機航班才能抵達。同樣,在東岸地區,同為科技樞紐的波士頓和紐約之間也需要飛行來往。而相比之下,珠三角所擁有的獨特優勢便顯露了出來------該地區雖然面積廣闊,但是與此同時,珠三角也是一個超大型都市圈,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較近。並且,由於有了廣深港高速鐵路和港珠澳大橋等交通基礎設施的支持,珠三角城市之間的往返時間得以進一步壓縮。這些基礎設施將區內的三個超大型城市------廣州、深圳和香港串聯起來,同時也連通了這些城市周邊較小的城鎮,使之融合成一個總人口接近7,000萬的單一的都會區。而這種經濟活動高度集中的優勢,是別的區域無法媲美的,也大大促進了經濟的增長和科技的創新。

珠三角承載著中國想要擁有世界級水平的經濟發達地區的夢想。單獨來看,在中國,無論是哪個城市都無法與美國紐約相匹敵。不過,透過基礎設施和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的支持,珠三角地區的城市將會融合為一個大都市區,這在效應上相當於是把美國的紐約、聖何塞(San Jose)與洛杉磯這些科技中心合為一體。而在這種融合趨勢下,如果珠三角的每個城市都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以作互補,彼此協同合作,那麼,這些城市之間的融合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釋放珠三角地區的發展潛力。

區內城市的融合,已經成為了未來珠三角地區的發展趨勢。只要波詭雲譎、陰晴不定的政治局勢不會對這種發展趨勢造成影響,那麼,今後在全球高新技術和產品的研究開發上,珠三角將會是一個十分值得關注的地區。

* - 表示必填寫
你認為,將中國的珠江三角洲與美國加州的矽穀作對比,是否合理?兩者是否存在可比性?此外,對於珠三角的迅猛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你有著怎樣的解讀?

* 訊息:

* 電郵:  

 

China Trade Specialists

Worldex Logistics Qingdao Co., Ltd.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
More....
Way-Way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o., Ltd.
Prudent, Practical, Combatant and Innovative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