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happening in Intra Asia

 

Eng

繁體

简体

亞洲區內市場:世界最大卻最“無利可圖”的集裝箱航運市場

在馬士基航運旗下的總部位於新加坡、主營亞洲區內航運業務的全資子公司MCC運輸(MCC Transport)擔任了9年的行政總裁之後,即將離任的Tim Wickmann對這個全球最大、最複雜,但利潤卻是最低的航運市場,作了一番回顧。

“這簡直像是在'做慈善'”,Wickmann先生說道,“在許多亞洲區內航線上,我們基本上是在'免費'提供航運服務。抵消了各類變動成本以後,我們的收入已經不足以償付船隻的操作和服務。”

“我們運費僅僅能夠勉強覆蓋集裝箱船裝貨和卸貨的成本”,Wickmann先生表示。在馬士基工作了27年後,Wickmann先生早前在6月份宣布,將於今年8月1日正式離開馬士基。

“而可怕的是,從整體上來看,亞洲區內航運的成本實際上並不高,而是一如既往的低。租船成本更是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低過,燃油價格雖然較之前稍微有所回升,不過與三、四年前的水平相比起來已經可稱之為非常低廉。”

“因此,怎樣在現行措施的基礎上,把船隻的運輸成本再進一步壓低,對此我們已經無計可施。如果在目前這種運價水平下,我們無法實現盈利,那麼當燃油價格重回高位,或者碼頭操作費(THC)又再上調的情形下,我們會怎樣?”,Wickmann先生說。

亞洲區內市場本來就賺不到什麼錢,如果成本再上漲,原先所剩無幾的利潤將會被擠壓得更稀少可憐,因為這個市場內的競爭實在太激烈了,並且市場的複雜程度也很高,他指出。

亞洲區內航運市場有眾多子市場(submarket)。既然談到競爭,就列舉其中一個子市場------從俄羅斯、韓國、中國華北/華東,到柬埔寨和泰國的運輸走廊為例子,Wickmann先生說道。

“在這個子市場中,總共就有29家船公司經營著97條週班航線。可見,與長途主幹貿易航線相比,短途航線市場的競爭格局有著巨大的不同”,Wickman先生表示。

“在亞洲區內市場中,雖然船公司聯盟並不多,可是彼此簽訂了艙位互換和船舶共享協議(vessel sharing agreement,VSA)的船公司卻有很多。在這裡,我們還面臨著來自基礎設施方面的挑戰,然而,問題卻不是出自於港口本身,而是連接港口的基礎設施的缺乏和落後”,他指出。

“並不是說這些港口的設施非得要滿足18,000個20尺櫃這類超大型集裝箱船的挂靠需求不可,重點是在於,亞洲區內的港口多數是些小型港口,而隨著當地市場的發展,這些小港口的貨運需求增加了,並且有些港口的需求還發展得相當快。”

“有挂靠過菲律賓港口的同行肯定對此深有體會。當你的船需要等上兩個星期之久才能等到一個泊位時,這簡直是一場災難。不過,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並不是由於碼頭操作不當,而是連接港口的基礎設施非常落後,無法起到有效的疏港作用。”

“又譬如,緬甸是個正在快速崛起的市場,但緬甸的新年假期長達11天。而當港口的運作停擺11天,這會帶來怎樣的後果?緬甸的仰光港(Port of Rangoon)是一個位於市中心的港口,可是只要你去過仰光港,你就會發現當地根本沒有什麼像樣的基礎設施”,Wickmann先生說道。

“因此,這些小港口很快就被大量的貨物堆滿,最後,我們足足等了兩個星期才等來了一個泊位。”

“對於我們來說,'最可怕的噩夢'莫過於孟加拉港。在當地,港口可以說是'漂浮在集裝箱的海洋裡',而與此同時大量的集裝箱還在繼續湧入,想等到一個泊位簡直比登天還難”,Wickmann先生感嘆。

不過,亞洲區內航運市場是以龐大的貨運量為絕對優勢的。全球所運輸的集裝箱之中,每四個就有一個是在亞洲區內市場。在該市場經營航線的船公司超過70家,啟運港和卸貨港配對(port pair)超過10,000對。有估算顯示,亞洲區內貿易航線每年的貨運量高達400萬個20尺櫃。

此外,亞洲區內航運市場預計每年還將以3%至4%的速度持續增長。然而,在亮眼的增速背後,掩蓋著的是增長失衡的事實。

“所有的增長都是來自於中國。除了中國以外,亞洲區內的其他國家根本沒有錄得任何增長”,Wickmann先生指出。 “台灣和日本的亞洲區內貿易貨運量,萎縮幅度更是達到了兩位數之高。但是,中國市場是如此龐大,其支配地位也是如此強大,因此只要中國一增長,整個亞洲區內市場都會被連帶著上升。”

儘管增長很疲弱,亞洲區內航運市場的總體健康程度,也還是要比世界東西行方向主幹航線市場要好。可是,僅僅是這點微弱的優勢,就已經刺激了在當地經營業務的船公司大舉開通新航線。此外,對於大型船公司來說,單是這點疲軟的增幅,就足以使他們連接亞洲區內航線網絡的主幹航線上的低迷貨量,得到提振。

現代商船(Hyundai Merchant Marine,HMM)已經接手了破產的韓國同行韓進海運(Hanjin Shipping)的亞洲區內航線網絡。該公司表示,未來將會把焦點放在亞洲區內市場上,並嘗試恢復盈利能力。泰國的宏海箱運(Regional Container Lines,RCL)則認為,隨著東盟(ASEAN)成員國數目的增加,未來亞洲區內市場的供求關係將會進一步走向平衡。

總部在香港的東方海外(Orient Overseas Container Line,OOCL),已經通過增加挂靠港的方式,擴展了其現有的連接中國和越南胡志明港以及泰國門戶港林查班(Laem Chabang)的CHL航線。總部在上海的中聯航運(China United Lines),最近則新開通了一條連接韓國、中國和東南亞的周班航線。而MCC運輸則增加了東南亞地區航線在柬埔寨港口的挂靠,此外也增加了柬埔寨至亞洲北部地區的航線。

達飛海運旗下主營亞洲區內航運的正利航業(Cheng Lie Navigation Line),其董事總經理Robert Sallons表示,亞洲區內市場包含著數百條運輸走廊,在一些航線上,也許單單是一兩家船公司就佔了一大半的市場份額,而在另一些航線上,或許許多家船公司加起來,才占到很小一部分的市場份額。

此外,亞洲區內貿易的一個長期備受關注的焦點,就是基礎設施。儘管貿易運輸需求在持續增加,而亞洲地區的小港口也在不斷努力地擴建泊位、增加設施,可是這些港口背後的基礎設施卻沒能跟上腳步,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集裝箱處理需求。

增加航線班次已經成為了MCC運輸減輕船隻滯港問題影響的一個辦法。 “當一艘船被迫滯留港口而延誤了行程,來不及挂靠而需要跳過隨後的某個港口,另外一艘船將會在數天之內趕到”,Wickmann先生解釋道。

“在孟加拉港,船隻進港需要等上三至六天的時間。你可以為該航線僅額外多投入一艘船,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航線的運力增加了,因為這艘船還是會在別的港口遇上滯留等待、動彈不得的情形,而這艘新增的船對於船公司所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增加額外的成本。”

“我們在孟加拉港所採取的應對措施就是大量增加班次。現在我們有四個班次,有時甚至會增加到五個,這樣,即使有某艘船滯留港口,其餘的船隻還是能夠繼續前往下一個挂靠港”,Wickmann先生解釋道,“這樣才能夠達到增加運力的目的。”

經濟學家則表示,隨著城市化的進程進一步深入,亞洲區內市場各國的富裕程度將會相應提高,而當地的基礎設施困境也將有望得到緩解。亞洲區內市場所面臨的問題,與其他市場所面臨的不同,因為該地區的人口是全球最貧困的人群之一。

綜上所述,世界各個航運市場的特點可以歸納為如下:亞洲區內航線儘管貨運量大,但卻是“窮人到窮人”之間的運輸。反之,大西洋航線固然貨運量小,但卻是“富人到富人”之間的運輸。而位於兩者中間、發展蓬勃的同時利潤率也較高的亞洲至歐洲航線,以及太平洋航線,則是“窮人到富人”之間的運輸。

亞洲區內市場的發展興旺是大勢所趨,而這也能夠在未來避免一場全球性的經濟大災難的發生。但是,該市場的發展是一個關乎時間的問題。而到底需時多久,則取決於整個世界的局勢在未來會如何展開。

* - 表示必填寫
如果要改善亞洲區內航運市場當下的盈利率,可以採取哪些措施?這個目標的實現需要什麼先決條件,或者說有哪些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 訊息:

* 電郵:  

 

Intra Asia Trade Specialists

Nippon Express (HK) Co., Ltd.
Visible & Strategic Logistics
More....
Panda Logistics Co., Ltd. Qingdao Branch
Ever-lasting operation & profit sharing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