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谁才是最大输家?
总部在开曼群岛、在美国内华达州(Nevada)经营的金融投资咨询公司凤凰资本(Phoenix Capital)的董事总经理彼得·范姆(Peter Pham)指出,中国和美国之间“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大。范姆也是《大贸易:让市场回报最大化的简单策略》(The Big Trade: Simple Strategies for Maximum Market Returns)一书的作者。
在为《福布斯》杂志(Forbes)撰文时,范姆写道:“一个国家的军事开支向来都是很高的。不过,虽然不少国家之间都存在着爆发武力冲突的风险,但是各国还是会尽力避免点燃战火。然而,对于中国来说,该国还有着另外一样‘厉害’的武器------那就是资本和债务。”
随后,范姆还警告,当下鲜少有人真正了解美国目前的“脆弱”已经达到了何等程度,此外,也没有多少人关心美国自己的行径是怎样一步步地让国家的债务累积到了犹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美国政府的债务多达20万亿美元,这已经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码事。这个数额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如果你用这笔钱为全球70亿人口每人买一个巨无霸汉堡包(Big Mac),那你还能拿回超过180亿美元的找零!就是这么巨额的一笔钱”,范姆写道。
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之迅猛,可以说是不可思议,范姆表示。“截至2015年的过去整整三十年以来,中国每年的GDP增速都在10%左右。虽然在2016年,中国的GDP增速放缓到了6.7%,但是相比之下,美国的GDP增速只有1.6%。对于美国来说,中国简直是让其望尘莫及。”
而在美国所背负的债务当中,有超过1万亿美元债务的债权属于中国,范姆指出。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债权国,仅次于日本。但是,自2016年起,中国的美元外汇储备已经在急剧减少。这是因为,为了支撑维持人民币的汇率,中国正在大幅抛售美国国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继续持有还是大量减持美国国债,都不存在会让中国可以利用自身作为债权国的优势而居于美国上风的情况。然而,尽管如此,在美国决定将向台湾出售武器后,中国政府还是继续大力抛售美国国债”,他写道。
“正如我此前说过的一样,中国在不远的将来就会超越美国。这是中国一个有意图、并且获得政府财政支持的计划的一部分。而这个计划的目的,就是要扩大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并且颠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此外,这个计划也会改变地区力量抗衡的格局”,范姆写道。
范姆认为,此前,中国的GDP增长速度表现惊人,并且保证了该国产品和服务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中国还购入了数十亿的美国短期国库券(US Treasury Bills)。“这不仅使美国的利率维持在低位,而且还帮助中国经济取得了增长”,他写道。
数十年以来,人民币的币值一直在低位徘徊。这对于大型连锁超市沃尔玛(Wal-Mart)等美国企业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利好。因为中国本身就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再加上人民币价值低,这些企业便可以一举将其工厂和车间等生产设施从美国迁移至中国来,这样,生产成本就能够大幅降低,而利润率也会得以大大提高。再者,美国国内的消费者也能因此花费更少的钱买到各种产品。
为了利用廉价劳动力而进驻中国的美国企业,便需要以人民币来支付当地的各种成本。这样,对于人民币的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大,而中国便趁此机会卖出美元,以满足对人民币不断增长的需求。于是,人民币变得越来越坚挺,而美元却日益疲软。
不过,范姆认为,这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中国的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又因此而降低了。中国政府希望本国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吸引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也希望本国的商业环境可以吸引国际投资者,所以才一直试图将人民币的价值维持在低位。
“因此,为了保证和提升自身的优势,以超越国际上的其他竞争者,中国政府又开始大量‘印钞’,超发货币,以此来压低人民币的价值”,范姆写道。
范姆指出,以上就是2001到2010年间情况的真实写照。彼时,中国人民银行修改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使人民币的币值变低。而这正是引发中美两国之间产生巨大贸易不平衡的其中一个因素,更造成美国国内有将近300万个工作岗位被淘汰。
因此,正当中国日渐崛起的同时,美国的情况却是“不太妙”。而中国之所以能够让本国的产品和服务保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其主要原因还是利用了美国国债,以将人民币币值维持在低位。
此外,中国消费者市场的繁荣兴旺,也勾起了不少大型外国企业进驻中国的兴趣。然而,想要打进中国市场却并非简单轻松的事,其背后还隐藏着许多附加条件。譬如,科技类企业若是想进入中国市场,把产品销售给中国消费者,那么,这些外企就必须要与中国本地的企业合作,并且将其技术与专利转让给本地企业。
因此,中国实际上是在利用其日益壮大的消费者市场作为一个诱饵,吸引美国的大型企业进驻,并同时要求他们以低价交出自己的商业机密,以此作为市场准入的交换条件。这样,从今以后,中国便能够以大量廉价的产品和服务“冲刷”并占领市场。这让人联想起,此前中国是如何利用廉价钢材“淹没”国际市场的。通过国家补贴和低息贷款的手段,这些钢材便能够以市场最低的价格售出。这还导致了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因为本国钢材滞销而丢了饭碗。
若是在南海争议问题上,相关国家的对峙冲突从目前的言语层面升级恶化,但最终并没有演变成一场荷枪实弹的武力战争,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贸易战,那又会是何种情况?贸易战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在总统竞选活动中常常夸口吹嘘、三句不离的话题,而如果这变成了现实,那么他又是否有能力在这场贸易战中“打胜仗”呢?
无论如何,美国有超过1万亿美元债务的债权在中国手上,这是不可忘记的事情。如果中国“突然发难”,要向美国“讨债”,那么美国的利率必定会攀升。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因为接下来,全球都会陷入一场经济衰退,即使是中国自己也无法幸免于难,全身而退。这是因为,如果美元疲弱,而美国利率上涨,那么美国的消费者也无法再负担得起中国的产品。
按理推断,最有可能会出现的结果,就是贸易战所涉及的相关国家彼此在某些领域内“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就如中国的廉价钢材倾销一样。在这场贸易战里,中国可以对美国的产品,甚至是美国一些较为关键的领域,征收报复性关税或者实施制裁。
而当中美两国互相打击对方的同时,南海地区其他国家的商业领域和消费者难免会一并受到牵连拖累,而对峙的紧张态势也将进一步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