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happening in US

 

Eng

繁體

简体

中美贸易战:谁才是最大输家?

总部在开曼群岛、在美国内华达州(Nevada)经营的金融投资咨询公司凤凰资本(Phoenix Capital)的董事总经理彼得·范姆(Peter Pham)指出,中国和美国之间“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大。范姆也是《大贸易:让市场回报最大化的简单策略》(The Big Trade: Simple Strategies for Maximum Market Returns)一书的作者。

在为《福布斯》杂志(Forbes)撰文时,范姆写道:“一个国家的军事开支向来都是很高的。不过,虽然不少国家之间都存在着爆发武力冲突的风险,但是各国还是会尽力避免点燃战火。然而,对于中国来说,该国还有着另外一样‘厉害’的武器------那就是资本和债务。”

随后,范姆还警告,当下鲜少有人真正了解美国目前的“脆弱”已经达到了何等程度,此外,也没有多少人关心美国自己的行径是怎样一步步地让国家的债务累积到了犹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美国贸易逆差负面影响被过分夸大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绝大部分是长久以来被社会所遗忘的蓝领工人阶层。在进行总统竞选活动时,特朗普向他的支持者们承诺过,将会扭转美国的贸易逆差,让外包到海外的工作岗位重新回流至美国,以保证本国工人的“饭碗”。一言既出,那么现在特朗普无论如何总得要为自己许下的承诺采取些行动,而不管现实当中是否真的有此必要。

这么说来,美国的蓝领阶层应该非常关心贸易逆差的问题才对。但是实际上,如果特朗普的这群叛逆的支持者们,从深受他们群体所信任的一些消息渠道中得知了,贸易逆差其实跟他们的工作机会并没有多大关系,那么他们才不会在乎贸易逆差究竟会不会被扭转。

而深受这些工人阶层所信任的消息来源,必定不会是各大媒体、学术界或者官僚机构。这是因为,处于这类消息源头的人们所关注焦点,多数只是局限于他们自己的圈子内部所关心的议题,比如性别平等、收入差距、全球暖化、为跨性别人士而设的洗手间等等。而对于这些问题,特朗普的支持者们根本不在意。

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协议 墨西哥对前景从彷徨变乐观

面对美国保护主义风潮的兴起,墨西哥是否会退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者所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并且向俄罗斯和中国敞开大门、开放经济,这个问题目前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未来还需要拭目以待。

当然,将来不可预知,但现实是必须要面对的。目前,墨西哥的出口产品当中有80%是销往美国的,而中国出口到墨西哥的货物是墨西哥出口到中国的货物的14倍之多。至于俄罗斯,各方都赞同该国今后拥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但是除此之外便再没有多少可圈可点之处。

随着中国和墨西哥之间贸易的不断增长,去年夏天,墨西哥首批出口至中国的蓝莓正式运抵中国。但是,如果墨西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未能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议解决,是否中国市场就有能力解决了呢?对此,有专家表示怀疑。

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加拿大在对美墨贸易中的角色变化

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成员国之一的加拿大,是该贸易协议的成员国当中,除了美国之外的唯一一个七国集团(Group of Seven,G7)成员。此外,加拿大还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在文化上,加拿大与位于其南边的邻国美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就正如变色龙改变皮肤的颜色和花纹,以融入周边环境一样,加拿大也披上了一层与美国相似的“外衣”。如此一来,虽然加拿大也是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的一个成员,但是由于与美国在经济上彼此相互交织,难分难解,因此,在研究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对加拿大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只能在某些特定的主要指标上看出优劣,而在整体上则很难判断。

在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对加拿大经济增长的影响上,各方意见存在着分歧。美国《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权威经济学专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认为,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对于加拿大经济的影响近乎于零。然而,共和党的经济学家马丁·安德森(Martin Anderson)则对此有着相反的观点。北美自由贸易协议是由美国共和党和加拿大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共同创造的产物,因此,单单是出于这个理由,该贸易协议就已经无法在两国国内得到左派人士的支持。

 

U.S. Trade Specialists

Recent Issue

Intra Asia Trade

Feb, 2018

Mediterranean & Africa Trade

Jan, 2018

China Trade

Dec, 2017

Europe Trade

Nov,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