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happening in US

 

Eng

繁體

简体

中美兩巨頭針鋒相對 貿易戰後果難以預料

中美貿易戰自揭開序幕以來,兩國就在一直不斷地互祭關稅,可是儘管如此,裝載著中國出口產品的集裝箱,還是在源源不斷地湧入美國各大港口。這著實讓一些人深感出乎意料,而同時也讓另一些人甚為灰心失望。

正如英國倫敦的《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指出,2018年9月,美國對中國商品貿易的逆差在剔除季節性因素後,甚至還擴大了4.3%,達到370億美元,創下了歷史新高。

9月份,美國自中國進口的商品總值錄得了8%的增幅,而對中國的出口貿易卻仿佛一潭死水,毫無起色。這已經不是一句簡單的“反常現象”就能夠解釋的了。在第三季度,美國的對華貿易逆差甚至從上年同期的930億美元,大幅攀升至1,060億美元。

而在截至9月份的2018年前三季度,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總額共計3,050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766億美元也是顯著增加。

根據美國零售業聯盟(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NRF)和海運業研究諮詢機構哈科特公司(Hackett Associates)在11月聯合發佈的《全球港口追蹤》(Global Port Tracker)月度報告指出,由於美國國內的零售商為了趕在2019年1月商品關稅提高之前大批進貨的緣故,美國各個主要港口在進口貨物量上均錄得了不同尋常的增長。

“一般來說,往年的這個時候,進口量就已經明顯回落了。然而今年到了現在,我們依然能夠看到令人吃驚的數字在一些指標上不斷地刷新著。換作以前,這些數字都是足以打破紀錄的”,美國零售業聯盟的副總裁戈德(Jonathan Gold)指出。

“進口量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美國的經濟表現強勁,帶動消費者的需求上升所致,而除此之外,美國零售商對於最新一輪的關稅加征行動將會使商品稅率翻倍的憂慮,這也是造成進口暴增的因素之一。如果這些產品當下就可以下單採購運過來的話,那沒有理由要等到關稅提高之後再購買。”

哈科特公司的創始人本·哈克特(Ben Hackett)指出:“特朗普總統與中國的貿易戰,以及從2019年起還會推出新一輪商品關稅加征措施的威脅,已經在美國掀起了一波進口的小高潮。商界都在忙著趁關稅還沒提高的時候儘量多採購些產品運回國內。我們現在所處的這種貿易環境,很顯然是一個受到政治因素刺激的環境。”

11月的《全球港口追蹤》報告中所有受調研的港口,在9月份一共處理了187萬個20尺櫃。截至報告發佈時,各類港口數據已經完成官方統計並正式公佈的最新結果便是截止到9月。這個吞吐量數字較8月份減少了1.3%,但是與上年同期相比卻增加了4.6%。

不過,眼下這個貌似“一片大好”的形勢也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當以下兩種情況出現的時候:一是,美國國內的零售商已經填滿了他們所有的庫存;二是,新一輪的商品關稅加征措施正式落地執行,商品價格上漲,那麼很有可能,甚至是確定無疑會發生的就是,進口量上將會出現一場補償性的大跌。

《金融時報》也給出了與上述推斷相類似的結論,並做了一些獨家分析和解讀。當前美國經濟火力全開,瘋狂地從中國採購產品,推動進口量額齊升,而關稅提高所帶來的額外成本,也已經因為人民幣的貶值而被抵消。

與此同時,支持自由市場理論的共和黨,失去了在美國眾議院的控制權,被迫讓位給持國家主義理念的民主黨。這個消息給原先跟“打了雞血”一樣地一路狂飆的股票市場,澆了一盆冷水。可是還不僅如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拿下了眾議院多數席位的民主黨,勢必會更加不屈不撓地阻攔特朗普班子的施政計劃,而這種觀點和情緒將會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為市場帶來更多的“熊市”效應而非“牛市”效應。

假如,今後中國在貿易戰當中將會取得越來越有利的位置,那麼,未來市場出現低迷的可能性還會變得更大。而哪怕只是浮現出一絲輕微的蛛絲馬跡,也會被精英分子、新聞媒體、學術圈子和政府部門用高音喇叭加以大肆宣傳。更不用說,現在確實已經有跡象顯示出,中國在貿易戰之中是佔據有利位置的。

馬士基集團的行政總裁索倫·斯庫(Soren Skou)就說過:“對於中國企業來說,要找到美國進口產品的替代品比較容易,可是對於美國企業來說,想要找到能替代中國進口貨的產品就比較難了。”

不過,雖然目前的確有跡象表明中國可能會是這場貿易戰的勝利者,但是也有意見認為,把賭注全都壓在了中國一邊的人要當心了。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大幅擴大,也許只是一個短期現象。如果未來中美兩國仍舊無法達成協議,而美國此前的威脅也“說到做到”,也就是把加征關稅的範圍擴大到覆蓋所有中國進口商品,而稅率也會從先前的10%大幅提高至25%,則美國的對華貿易逆差將勢必會顯著收窄。

然而,儘管關稅的因素在美國的貿易赤字擴大當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但是貿易逆差的這種增長表現,卻很難全部歸因於關稅的問題,而這也讓中美貿易戰的後果變得更加難以預測。

中國已經向美國提交了一份清單,列明其願意考慮作出讓步的領域,但是特朗普卻表示,這份清單“不可接受”。雖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經說過,貿易戰之中“沒有贏家”,不過,他也並沒有釋放出任何表明中國一方願意作出進一步妥協的信號。

而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Mike Pence)的態度也是堅定不移,絕不退讓。在11月位於巴布亞新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上,彭斯表示:“在中國改變其做法之前,美國是不會改變方向的。”並且,彭斯還對習近平任內所推出的標誌性戰略計劃------“一帶一路”倡議進行了抨擊,並提醒亞洲地區國家避免接受來自中國的貸款,因為這有可能會迫使這些國家在主權問題上妥協讓步。

可以說,中美兩國在尋求共識上所作的努力均以失敗而告終。惹人注目的是,特朗普並沒有現身本次APEC峰會,而是派出了副總統彭斯來參會。會上,彭斯與習近平兩者針鋒相對,唇槍舌劍,也令會談的氣氛變得十分緊張。而對於世界貿易組織(WTO)將中國作為一個市場驅動型的經濟體,而並非一個由國家支持的行業所主導的經濟體來對待,美國所持的反對態度也是相當的堅決。

需要為本次峰會發佈一份聯合公報的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彼得·奧尼爾(Peter O’Neal)表示,中美雙方的巨大分歧,不僅損害了兩國之間的貿易,同時也讓兩國在尋找共同語言上變得近乎於不可能。

會上,習近平呼籲商界和政界領袖共同維護和促進自由貿易。他指出,當今世界正在經歷著一場重要的發展、轉型和變革,雖然經濟全球化是一股不可逆轉的時代大潮,但是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卻為全球經濟的增長蒙上了陰影。

而美國則認為,若是作為經濟合作夥伴的話,自己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並且批評了中國的“威權主義(authoritarianism)及侵略(aggression)做法”。此外,美國還表示,自身所尋求的是“協作而非控制”,同時也抨擊中國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是在迫使窮國背上債務負擔。

“我們不會讓我們的合作夥伴深陷于債務泥潭當中,我們也不會對合作夥伴進行脅迫,或是損害他們的獨立性”,彭斯說道,“美國的談判與合作方式是公開的,也是公平的。我們所提供的不是‘一帶一路’那樣的‘束縛帶’(constricting belt)和‘單行路’(one-way road)。”

對於“一帶一路”計劃讓發展中國家債臺高築的指控,中國外交部予以了否認,表示並沒有哪個國家因為與中國開展合作而陷入債務危機或是財務困難。中國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司長王小龍在位於巴布亞新幾內亞舉行的一場記者會上表示:“中國為亞太地區內外的合作夥伴所提供的援助,受到了這些國家的熱烈歡迎。”

美國政府已經對總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征了關稅。此外,特朗普班子還警告過,將會對新一批總值為2,67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如果威脅正式落實到行動,就基本上相當於所有由中國製造並出口美國的商品,都會被加征關稅。

而中國的反制措施,則是對一批總值為1,10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其中包括了農業設備、大豆、電動車、橙汁、威士忌、三文魚和雪茄等。

不過,在中美互祭關稅的同時,習近平已經對未來雙方矛盾和緊張態勢的進一步激化與升級作出了警告。

“歷史告訴我們,如果走上對抗的道路,無論是冷戰、熱戰還是貿易戰,都不會有真正的贏家”,他在APEC峰會的演講中說道。

* - 表示必填寫
你認為,未來還需要多長時間,在什麼情況下,中美雙方才會結束對抗,停止貿易戰?而假如某一方在某個領域內作出了妥協讓步,你認為政府在向本國民眾交代時,是否能夠說服他們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 訊息:

* 電郵:  

 

U.S. Trade Special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