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難民潮減緩 但今年現回潮跡象
當前,從非洲和中東等地經地中海湧入歐洲的難民數量,與2015和2016年高峰時期相比,已經大為下降,不過儘管如此,自今年以來,難民的數量還是出現了回升的勢頭。這對於行駛在地中海上的商業運輸船只來說,也意味著他們所面臨的需要營救遇險難民的風險再度加大。
據聯合國難民署事務高級專員署(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UNHCR)指出,在經歷兩年的回落與平穩之後,今年,橫越地中海的難民數量又再次創下了兩年以來的新高。
對於商船上的船員在海上碰到遇險難民,而需要施以援手時所承受的風險,總部在倫敦的國際航運公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Shipping,ICS)已經表達過關注。今時今日,商船,尤其是集裝箱船,雖然體型十分龐大,但是船上所配備的人手卻相當精簡,全部船員加起來一般不超過20人。而難民人數眾多,往往乘著破爛不堪的小艇飄洋過海,窮途末路,不顧一切,而又正值身強力壯之年。儘管救助海上遇險人員屬義務,但是,要讓這麼少的人力來承擔如此艱巨的營救任務,這無疑會使船員的安全暴露於極大的危險之中。
首先,救援必然會打亂船公司的船期和運輸計劃,從而影響到後續基於船期而簽訂的供應鏈合同,也會影響到採用準時制生產方式(just in time)的企業的庫存補充。再者,即便是拋開擾亂計劃這一點不談,如今,哪怕是船隻在地中海上救起了難民,也已經無法再像過去一樣,能夠順利地在歐洲南部國家的港口掛靠並讓難民登陸了。這是因為,長期以來,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這些南歐國家作為可以供難民登岸的距離最近的地點,已經接納了太多的難民,以至於激起了當地民眾的強烈不滿,對難民的厭惡和排斥與日俱增。其次,難民之多,可以說北非海岸線上的任何一處,隨時都可能有人準備登船強渡地中海。因此,任何在地中海上航行,往來於希臘和西班牙之間的船隻,都有可能會遇見難民,而不得不予以援救。在國際航運公會的眼裡,這樣的局面已經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因此,該組織呼籲聯合國旗下的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sation,IMO)及其成員國採取行動,儘快著手應對和處理,對這種情況加以糾正。
而在另外一方面,作為難民來源地的一些貧窮國家,其政府對於採取措施來阻止人口販賣和偷運,實際上並不樂意積極。原因是,當地那些成功透過合法移民或是非法偷渡移居到海外的人,每年寄給他們位於祖國的親人的匯款,大大地解決了本地人口的生計問題,甚至還促進了國內的經濟發展。尼日利亞(Nigeria)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國的離散家庭位於海外的移民,每年寄給他們尚在國內的家庭成員的匯款,預計有超過200億美元之巨。而在塞內加爾(Senegal),這一類型的匯款甚至已經成為了國家的一個主要的外匯來源。
國際航運公會的秘書長普拉滕(Guy Platten)指出:“如果一艘商船接到指令,要前往營救在利比亞沿海遇險的難民,那麼,船員們即將面對的也許就是一群走投無路、絕望挫敗,並且還拒絕被送返原地的人。因此,從收到指令的那一刻起,船員與難民之間發生矛盾和衝突的種子,很有可能就已經埋下。” 被無辜捲入這些事件當中的商船船員,實際上都是普通平民,普拉滕指出,“為了遵守法律,以及履行人道主義上的義務,當這些船員在海上發現任何遇險人員時,他們都必須要伸出援手。可是,他們自己卻有可能因此而落入會對他們的身心造成嚴重傷害的境地。”
另一家航運業組織,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航運協會------總部位於丹麥哥本哈根的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al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uncil,BIMCO)表示,由於在地中海上遇險的難民不斷增加,商船所承擔的救援任務也越來越重。不過,該協會認為,在減輕難民營救任務對於商船的依賴上,歐盟已經作出了不少努力,並對此表示感謝。
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的副秘書長培德爾森(Lars Robert Pedersen)指出:“在海上遇險的難民人數越來越多,而船員為了救助這些難民,把自己的健康,乃至於生命和財產安全都置於巨大風險之中,對此,航運業內表示出了極大的關注和重視。由於缺乏救援所需的設備,商船其實並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應付和參與如此大型的、涉及人數高達數百名難民的營救行動。因此,對於商船的船員們來說,救助難民或許會危害到他們自身的安全。而若是收到了請求輔助搜救的指令,商船又如何才能提高處理和應對的效率?針對這個問題,今後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將繼續向船長們提供實用的建議”,他表示。
關於救助難民可能會讓商船船員面臨安全威脅的一個例子就是,曾經有一艘土耳其油輪在地中海上救起了100多名遇險難民,並計劃將這些難民運返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港(Tripoli)。然而,當這些難民得知該油輪正在開往利比亞之後,竟然拒絕被送返,並劫持了這艘油輪,脅迫船長和船員掉頭前往馬耳他(Malta)。最終,該油輪在進入馬耳他海域之前被馬耳他的武裝部隊截停。特種部隊士兵登船控制了油輪,並把船隻的控制權交還給船長,隨後護送該油輪前往馬耳他的瓦萊塔港(Valletta)。
在2015年,歐盟發起了“索菲亞行動”(Operation Sophia),行動總部設在意大利羅馬,旨在打擊隨難民潮而來的日益猖獗的地中海偷渡活動,營救在海上漂流的難民,並在利比亞海岸巡邏,以截停和原地遣返企圖從利比亞經地中海前往歐洲的難民。歐盟特地為此成立了“歐盟地中海海軍”(European Union Naval Force Mediterranean,簡稱EU Navfor Med),由歐盟多國海軍派出現役戰艦以及軍隊參與。
然而,一場原本為了遏制難民湧入歐洲的行動,後來卻在無意中演變成了好比往歐洲輸送難民。利比亞與歐洲之間猶如為難民開通了“渡輪服務”,一趟又一趟地把救起來的難民運往歐洲,從而越發助長了偷渡潮。隨著歐洲當地民眾對難民過多日益不滿,民粹政黨開始迅速崛起,並在多國大選之中大獲全勝。而右翼上臺以後,各國政府旋即減少了在“索菲亞行動”中的參與。
此後,意大利還拒絕讓巡邏和救援船隻靠岸,因為這些船隻一旦在海上救起了遇險的難民,就會把他們帶往距離最近的意大利登陸,而由於一些歐盟國家堅決拒收配額所規定的難民,這令意大利感到強烈不滿。因此,在歐盟各國就難民的分配問題達成一致意見之前,意大利新政府的內政部長------態度立場強硬的馬泰奧·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表示不會再接收任何難民。
意大利拒絕接受難民的決定,令船東們感到十分憂慮,擔心今後會在業內引發更大的問題。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的海事安全部門負責人雅各布·拉爾森(Jakob Larsen)表示:“現在,歐洲的移民政治與世界航運業以及各國際海事組織之間,似乎正進行著一場博弈,而船東和船員們則是這場博弈之中的一顆被動的棋子。因此,我們更希望看到,各個有關部門能夠齊心協力,共聚一堂,一起探討出一個具有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案。”
歐洲船東協會(European Community Shipowners’ Association,ECSA)的秘書長馬丁·多斯曼(Martin Dorsman)表示,協會的企業成員對於“索菲亞行動”中的海上巡邏和救援力量被削減,感到“非常擔憂”。“當我們在海上碰見遇險人員時,我們一定會伸出援手------這不僅僅是法律上的義務,更是道德上的義務,我們絕不會視若無睹”,多斯曼說道,“不過,有一點很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商船及其船員並不是專業的海上救援隊伍,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因此,我們認為,成立一個專門在地中海上負責救援任務的國際組織,並且對其提供資金支持,是相當必要的。”
“索菲亞行動”在2015至2016年難民潮的高峰時期設立。迄今為止,該項目已經拯救了數以萬計難民的生命。而隨著右翼政黨上臺,意大利不斷收緊難民政策,也收緊了對非政府救援組織的監管,甚至,在地中海救助難民的非政府組織或私人船隻,若未經許可搭載非法移民進入意大利的主權水域,也會被扣押處罰。而在非政府組織的救援遭到制約的同時,“索菲亞行動”作為官方的救援力量,其重要性也在日益凸顯。
在拒絕非政府組織的救援船隻靠岸之後,意大利內政部長薩爾維尼要求,其他的歐盟成員國也必須按照“平攤”的原則,承擔接收難民的義務。而意大利國防部長伊麗莎白·特連塔(Elisabetta Trenta)也曾提議歐盟各成員國輪流提供港口供難民登陸,不過各成員國未能就此達成協議
早前,法國、德國、馬耳他及意大利四國,專門針對難民問題,在馬耳他召開了一次迷你峰會,旨在讓歐盟各成員國就歐盟接收難民的立場和方式達成一致意見。
按照協議,所有的歐盟成員國都必須自動自覺地接收在歐洲登陸的一部分難民,同時,作為歐盟“老大”和“老二”的德國和法國表明,單單他們這兩國就會接收大約半數的難民。
就在2017和2018年,原本還在持續不斷湧入歐洲的難民,數量上總算有所回落。而難民之所以減少,主要是因為無論在歐盟國家內部,在歐盟範圍內,還是在國際上,都出臺了限制性的措施以遏制難民潮,其中就包括了歐盟與土耳其簽訂的難民安置協議,以及按配額將難民強制分配至歐盟成員國的機制等等。
雖然,直至目前,這些措施的法律地位仍然具有爭議性,但是,它們對於壓制經地中海東部和巴爾幹地區國家進入歐洲的難民數量,的確起到了非常顯著的作用。與2015至2016年難民潮高峰期時比較,現在,進入希臘境內的難民數量已經銳減,降幅高達80%。相比之下,單單在2016年,湧進希臘的沒有合法身份證明文件的難民,就有177,000名之多。這些難民主要來自于三個國家:敘利亞(難民人數約80,000名)、阿富汗(難民人數約40,000名)以及伊拉克(難民人數約25,000名)。而進入中歐地區國家的難民,減少的幅度就更加驚人,據報道,進入匈牙利和克羅地亞的難民數量已經急挫達95%。
相比高峰期,2017至2018年時,難民人數已經明顯回落。難民潮得以成功遏制,這自然是一個好消息。然而到了2019年,難民潮卻又出現了回潮的跡象。初來乍到的異鄉人,無論在文化、習俗還是生活習慣上,與本土居民都是如此地迥異。怎樣才能夠同化這些難民,使他們融入到歐洲的文化當中?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同意,這對於歐洲來說,是一個相當艱巨和沉重的任務。更何況,歐洲本地的民眾已經在大聲疾呼,呼籲政府收緊邊境管制。同時,一些歐洲國家,比如意大利,透過實施限制性措施減少難民湧入並取得成功之後,已經成為了許多歐洲國家試圖效仿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