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或將改變未來岸橋市場格局
目前,世界航運業正面臨著一項挑戰,那就是,遵守環境保護條例的成本正在持續上漲。為了符合各類環保規定和要求,業內唯有不斷尋求可以削減運營成本的方法,而從貨物處理流程方面下手是其中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不同的集裝箱碼頭運營商之間存在著一個共識:能夠達到降低成本目的的解決方案是確實存在的,並且有的方法比起其他的方式效果要更為顯著。同時,碼頭運營商也認識到,在中轉聯運裡,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銜接和轉換過程當中,譬如從海運轉為陸運,從集裝箱船轉為貨車或者貨車,其間有許多流程和細節是可以通過優化來實現成本壓縮的。
碼頭設備的訂購和運輸,如岸橋等,也是其中一個耗費成本的環節。歐洲自身也擁有本土的岸橋製造業,然而,一直以來,歐洲的岸橋製造業都不是中國的對手,許多港口捨近求遠,訂購來自中國的岸橋。早在2004年,英國的港口行業雜誌《港口策略》(Port Strategy)就曾經指出,中國的岸橋製造業已經在世界上佔據了50%的市場份額。而到了今天,中國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更是有增無減,達到了驚人的75%。
中國在世界市場中所佔領的份額如此之高,或者可以說,實際上就是在中國岸橋製造業內一枝獨秀的上海振華重工集團(Shanghai Zhenhua Heavy Industries Company,ZPMC),能夠在國際市場上佔領的如此巨大的份額,其實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為無論在岸橋設備的價格,還是在運輸能力上,上海振華重工都遠勝其對手。他們可以把完全架設豎立好的岸橋,在港口已經建設完備,處於運營當中,空間緊湊狹小的情況下進行運輸安裝。
歐洲本地有著多家岸橋製造商。德國的利勃海爾集團(Liebherr)就是其中一家。利勃海爾的起重機設計建造事業,源自於在二戰後重建被戰火炮彈所摧毀的城市。芬蘭的科尼起重機公司(Konecranes)又是另外一家。科尼起重機的前身是科尼集團(Kone),在1910年成立,靠為木業設計建造橋式起重機而起家。此外,還有起重機行業的“新人”卡格特克公司(Cargotec)。卡格特克同樣是來自于芬蘭,是科尼起重機在2005年時為了在股票市場中上市而剝離出來的一家企業。
但是,雖然歐洲的岸橋生產商不少,並且這些公司設備的交付也相當準時,此外還以優質的售後服務著稱。不過,在這些製造商當中,卻沒有任何一家的產品價格能夠與中國匹敵。可是,由於近年來,中國不斷向國際社會展示自己的軍事力量“秀肌肉”,刺激了美國的神經,導致中美貿易戰爆發,且態勢不斷升級,還出現了“新冷戰”的苗頭,在世界範圍內,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陣營的對立,又有了悄然加強的趨勢,這時,歐洲的岸橋製造商仿佛開始看到了重新搶佔市場份額的希望。
以利勃海爾為例,該公司的岸橋是在其位於愛爾蘭西南部克裡郡(Co. Kerry)基拉尼(Killarney)的廠房,預先組裝成模塊部件的,但是這些組件並沒有架設豎立起來。“所有的連接點都已經組裝好了,並且經過檢查,此外所有的傳動部件也已經在載重的情況下通過了測試,然而,由於受到岸橋設備啟運港口,以及我們自身所在地的基礎設施限制的關係,我們無法將岸橋在架設豎立好的情況下進行運輸”,利勃海爾公司的發言人指出。
“所以,在通常情況下,我們會租用一艘帶重型起重吊臂的起重船,將預先已經組裝好的部件運輸到交付地點,然後再在當地找一個較為方便的區域,把組件架設起來,儘量做到不影響、不干擾碼頭的運營操作。而岸橋的架設過程一般來說需要8至12個星期之久。”
“如果是將岸橋完全架設好了再運輸,對此我們會感到擔憂”,利勃海爾公司的這位發言人表示,“尤其是在海面風浪較大的情況下,架設好的岸橋很可能會因為遭受壓力而在結構上受到破壞。我知道,業內有許多專家會對運輸過程當中所出現的壓力對岸橋的影響,以及為岸橋所加裝的支撐保護可以起到多大作用等方面作出分析,但是,我們依然願意選擇運輸預裝好的大型組件,而並非完全架設好的設備整體。這樣,客戶就會知道,他們所訂購的岸橋在運輸過程中是完全沒有承受過壓力的,因此結構上也一定不會遭到破壞。”
“我們這種運輸部件而非岸橋整體的做法,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在把組件運至目的地之後,我們還會在架設岸橋的過程當中,出資聘請當地的勞工和監督人員以協助我們安裝。而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回饋當地經濟、‘還利於民’的做法,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他表示。
卡格特克旗下的起重機製造商卡爾瑪(Kalmar)的一位來自英國約克郡(Yorkshire)提茲港(Teesport)的客戶表示:“交付時間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從簽訂合同到設備投入試運行,大約需要12個月的時間。卡爾瑪公司的設備質量讓我深深地感到佩服,我們所訂購的那台新岸橋質量優秀、性能出色。不過,我們此前所使用的那台利勃海爾的舊岸橋,也是相當優質的,用了有10年之久。因此,當初要在利勃海爾和卡爾瑪之間作出挑選時,我們曾一度舉棋不定,難以抉擇。”
在岸橋架設方面,這位客戶道出了相當重要的一點。他指出:“對於碼頭運營商一方而言,岸橋在交付運輸抵達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在碼頭裝設完畢,準備好投入使用,這當然是更為理想的做法。可是,從一位工程師的角度來看,如果是以組件的形式將岸橋運輸到碼頭,之後再進行組裝的話,由於在試運行的過程當中,碼頭一方會派出裝配工與電工參與,因此我們就能夠趁著生產商團隊還在場的時候,好好學習一番。”
“與製造商團隊一起參與岸橋的試運行,這相當於給了我們大量寶貴的培訓時間,因為設備在投入試運營的階段裡難免總是會出現一些故障。假如岸橋是完全架設好了再通過駁船運輸過來,我們就失去了與製造商團隊一起工作和學習的機會。而後續設備投入使用以後,到了那時才出現故障,可是又沒有人懂得如何處理,這肯定會令人惱怒不已”,他解釋道。
有些業內人士表示,中國製造的岸橋已經出現過類似的問題。由於運輸過程致使岸橋結構受損,上海振華重工不得不重新改裝岸橋,並進行額外加固。上述提茲港的客戶認為,成立時間越長,歷史越悠久的生產商,在建造岸橋的學習曲線(learning curve,指經驗與效率之間的關係,越是經常地執行一項任務,每次所需的時間就越少)上所經歷過的事情、積累過的經驗就越多,所以也就越瞭解哪些方面可以無需太費心,而哪些方面則是不容忽視的。
2003年,韓國遭受超強颱風吹襲,釜山港(Busan)有6台岸橋於颱風中被吹倒,損毀嚴重。在此之後,岸橋結構的完整性便成為了一個備受業內關注的問題。
不過,另外一名歐洲的港口工程師,則提出了一個支持將岸橋架設好後再進行運輸的合理觀點。這位工程師認為,在他所工作的港口,由於受到空間限制的緣故,對於最後一批訂購的3、4台岸橋,碼頭內部已經無法再騰出足夠的位置,以供岸橋的部件進行組裝了。
“所以,我們選擇將架設完成的岸橋,直接運到碼頭岸邊來安裝,而並非分開多個部件運過來,此後再多花上三個月時間在港口內部進行組裝。不過,運輸架設好的岸橋,也並不是所有的歐洲岸橋製造商都有能力做到的,因為一些生產商的工廠內部並沒有運輸完全架設好的岸橋的設備”,他說道。
從理論上來說,採用海運的方式運輸岸橋,雖然需時較長,但並不會對岸橋造成損壞。在運輸之前,有關專家會對航程中船隻加速等情況預先進行分析,並且會為岸橋加裝支撐保護裝置。不過,對於岸橋的外觀而言,加裝支撐保護則也許又會是一個惱人的缺點。這是因為,保護支架是需要拆除的,而拆除之後必定會留下許多劃痕和磕碰的痕跡,因此,為了岸橋的美觀則需要重新打磨上漆。然而,若是不想在碼頭內部找地方架設岸橋,佔用空間,那麼,直接運輸已經架設完成的岸橋,就是唯一的答案。
此外,根據碼頭所在地的法律規定,如果是運輸岸橋部件再組裝,那麼碼頭運營商在招待岸橋生產商所派來的負責架設的團隊時,還需要為相關人員在健康和安全方面提供妥善的保護措施,並且需要負上一定的法律責任。比如說,根據英國當地的法律,即便架設岸橋的場地是屬岸橋生產商團隊的工作區域,可是一旦發生意外事故,碼頭運營商作為場地的提供方,也是無法脫離干係的。
其他的岸橋生產商又有著怎樣的看法?同樣來自于芬蘭的卡爾瑪,過去一直以來都不願參加歐洲以外的工程競標。這是因為,該公司認為,假如運輸距離太遠,成本就會過高,這樣岸橋設備的最終價格也會喪失競爭力。“不過,由於歐洲當地本身就有著相當蓬勃的需求,因此我們專注於服務歐洲市場就已經挺好”,卡爾瑪公司的一位發言人說道。
“無論是完全架設,還是半架設的岸橋,抑或是組件,我們都可以運輸。而具體的運輸方案總是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所制定的。運輸完全架設好的岸橋,這樣的方式價格較為昂貴,因為你還需要在一個開放競爭的市場裡支付購買運力。對於中國的岸橋製造商來說,情況也許會不一樣,但是對於我們而言,運輸岸橋整體的成本是很高的”,這位發言人表示。
“不過,即便是運輸岸橋整體的價格高昂,但是這種方式對於部分客戶來說還是具有一定優勢的。尤其是,假如這些客戶需要把岸橋運輸到一個已經處於運作當中的碼頭的話,那麼,運輸架設好的岸橋整體就顯得更為必要。整體運輸可以將新岸橋的試運行時間大大縮短到僅有數周,因此不失為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他指出。
以上就是當今岸橋市場的一些現狀。目前,中國在世界岸橋市場裡依然擁有著顯著的價格優勢,該國所生產的岸橋也許可以說是性價比最高的。然而,在一個外交關係波詭雲譎的國際社會當中,時勢也在不斷地變幻,一項就在剛剛過去的數年間,還讓人覺得十分划算的產品,在今時今日看來,或許吸引力就已經大為減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