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happening in Europe

 

Eng

繁體

简体

地中海難民潮減緩 但今年現回潮跡象

當前,從非洲和中東等地經地中海湧入歐洲的難民數量,與2015和2016年高峰時期相比,已經大為下降,不過儘管如此,自今年以來,難民的數量還是出現了回升的勢頭。這對於行駛在地中海上的商業運輸船只來說,也意味著他們所面臨的需要營救遇險難民的風險再度加大。

據聯合國難民署事務高級專員署(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UNHCR)指出,在經歷兩年的回落與平穩之後,今年,橫越地中海的難民數量又再次創下了兩年以來的新高。

對於商船上的船員在海上碰到遇險難民,而需要施以援手時所承受的風險,總部在倫敦的國際航運公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Shipping,ICS)已經表達過關注。今時今日,商船,尤其是集裝箱船,雖然體型十分龐大,但是船上所配備的人手卻相當精簡,全部船員加起來一般不超過20人。而難民人數眾多,往往乘著破爛不堪的小艇飄洋過海,窮途末路,不顧一切,而又正值身強力壯之年。儘管救助海上遇險人員屬義務,但是,要讓這麼少的人力來承擔如此艱巨的營救任務,這無疑會使船員的安全暴露於極大的危險之中。

脫歐後英國與歐洲大陸關係影響因素解析

在英國與歐盟就有關脫歐而進行的周旋當中,歐盟(European Union)的立場一直是抵抗英國離開歐盟的決定,並想方設法阻止英國退出歐盟。不過如今,英國離開歐盟的大勢已定,而未來當英國完成退出歐盟的程序以後,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預計將會通過對現有的一些措施作出改變的手段,來達成吸引或是迫使英國重回歐盟的目標。

這意味著,在繼續尋求與英國維持盡可能緊密的聯繫方面,今後歐盟的立場和目標仍然會與此前保持一致,然而,在實現該目標的具體做法上,未來和以往將會有所區別。相比起之前向英國提出一些令他們無法接受、必然會拒絕的條件,今後,歐盟估計將會向英國提供一些更有“誠意”、更具吸引力的貿易條款,以吸引英國重回並留在歐盟,這樣歐盟也得以保全自己的一個主要的出口市場。所以說,歐盟保持與英國之間的緊密關係的目標,儘管將來依然不會改變,但是為了達到目的而採用的方法,相比以前則會出現十分顯著的差異。

在英國,脫歐期限來臨以前,留歐派曾經向民眾講解一旦英國面臨無協議脫歐時各種可能會出現的後果,而脫歐派則把留歐派的這種做法稱作是一場旨在製造恐慌的“恐嚇計劃”(Project Fear)。留歐派的宣傳和講解,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假設之上,假定歐盟必然是“心狠手辣”、“滿懷怨恨”,並且因為英國國內已經被想要擺脫和離開歐盟的情緒所主導,而一心想要報復英國。這種“玩恐嚇”的手法一直是留歐派在與脫歐派“交戰”時所採取的慣用手段,而且還收效甚廣。在2016年臨近脫歐公投時,留歐派就已經使用過這個策略,並且從目前來看,只要是英國真正脫離歐盟的那天尚未到來,留歐派就還會繼續採用這種方法。

2020“限硫令”來襲 地中海港口從中獲益

近來,隨著歐洲南部地區的公路和鐵路基礎設施得到了升級改善,原本業務淡靜的地中海港口,也開始有了重新煥發生機的跡象。往日,對於位於西班牙、希臘和意大利等地的一眾地中海港口來說,以歐洲內陸地區為目的地的貨物,經集裝箱船運輸至地中海港口卸貨,然後再由此中轉至目的地的想法,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白日夢”。然而,如今陸路運輸基礎設施和網絡的發展,讓這個“白日夢”有了落地實現的可能性。

不過,地中海港口的發展之所以會出現轉機,並不是因為歐洲南部的陸路運輸基礎設施已經發展得十分完善,足以與歐洲北部地區的運輸網絡相匹敵。相比之下,連接歐洲北方港口(Northern Range)的運輸網絡,還是比南部地區要成熟發達得多,並且依然處於快速擴張當中。而地中海港口之所以生機再現,是因為出現了別的有利於這些港口發展的新因素。

這其中最大的一個因素,無疑就是即將在2020年正式實施的、由聯合國旗下的國際海事組織(IMO)所制定的將硫排放限額從原來的3.5%減少到只有0.5%的新規定。不過,“限硫令”從表面上來說雖然是自2020年1月1日開始生效,但是估計在明年3月份以前,該規定是無法嚴格執行的,即便正式實施,也可能會存在一段過渡時期。

中美貿易戰或將改變未來岸橋市場格局

目前,世界航運業正面臨著一項挑戰,那就是,遵守環境保護條例的成本正在持續上漲。為了符合各類環保規定和要求,業內唯有不斷尋求可以削減運營成本的方法,而從貨物處理流程方面下手是其中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不同的集裝箱碼頭運營商之間存在著一個共識:能夠達到降低成本目的的解決方案是確實存在的,並且有的方法比起其他的方式效果要更為顯著。同時,碼頭運營商也認識到,在中轉聯運裡,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銜接和轉換過程當中,譬如從海運轉為陸運,從集裝箱船轉為貨車或者貨車,其間有許多流程和細節是可以通過優化來實現成本壓縮的。

碼頭設備的訂購和運輸,如岸橋等,也是其中一個耗費成本的環節。歐洲自身也擁有本土的岸橋製造業,然而,一直以來,歐洲的岸橋製造業都不是中國的對手,許多港口捨近求遠,訂購來自中國的岸橋。早在2004年,英國的港口行業雜誌《港口策略》(Port Strategy)就曾經指出,中國的岸橋製造業已經在世界上佔據了50%的市場份額。而到了今天,中國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更是有增無減,達到了驚人的75%。

 

Europe Trade Specialists

Globelink Int'l Freight Forwarding (HK) Ltd.
In Unity, We Link The Globe!
More....
Recent Issue

US Trade

Nov, 2019

Intra Asia Trade

Oct, 2019

Mediterranean & Africa Trade

Sep, 2019

China Trade

Aug,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