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happening in US

 

Eng

繁體

简体

加拿大國家鐵路網絡覆蓋美加多個物流樞紐

過去20年以來,世界航運業的發展與改變可謂“翻天覆地”。尤其是最近10年內的風雲變幻之劇烈,則更是讓人驚訝。而隨著業界的變革,加拿大在北美地區供應鏈當中的位置,也在逐漸凸顯起來。

以前,從亞洲運往北美地區的貨物,絕大多數都是運往北美西岸的港口中轉,而掛靠東岸港口是不可想像的事情。然而到了今天,有越來越多的亞洲貨物反倒是經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或者巴拿馬運河(Panama Canal),運輸到北美東岸的港口卸貨。

在加拿大,亞洲貨物日趨選擇以北美東岸港口作為掛靠港的趨勢,正在推動該國一些在往日相對較為默默無聞的深水港口不斷發展,比如東岸的魁北克港(Quebec),以及西岸的魯珀特王子港(Prince Rupert),並且還讓這些小港口崛起成為了一些加拿大傳統大港的競爭對手,比如東岸的主要港口哈利法克斯(Halifax)和蒙特利爾(Montreal),以及西岸大港溫哥華(Vancouver)等。不僅如此,由於這些加拿大小港相對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它們近來還成功吸引了一批較為看重成本的貨主,也因此,他們甚至還成為了紐約和洛杉磯等美國傳統知名大港的威脅所在。

中美貿易戰未了 《美墨加協定》落實步伐加快

一般認為,隨著2019年年底的臨近,《美國-墨西哥-加拿大三國協定》(US-Mexico Canada Agreement,USMCA,簡稱《美墨加協定》)批准和實施的非正式最後期限也將到來。這是由於,假如該協議到了今年年底還未能落實的話,那麼它在來年還能獲得通過的幾率將會變得微乎其微,因為2020年就是美國總統大選之年,屆時,《美墨加協定》勢必會淹沒在總統大選的各種喧囂的干擾聲浪裡。

不過,明年的總統競選活動即將展開,這也會為《美墨加協定》的儘快批准帶來一定的壓力,因為民主黨目前在眾議院的控制地位其實並不算穩固,未來動輒就會再次失去,因此他們需要尋求保護和鞏固自己的地位。多年來一直擔任共和黨政治顧問,目前正在擔任為了推動《美墨加協定》批准實施而由民主與共和兩黨合作成立的政治組織------“美國貿易事業”(Trade Works for America)的聯合主席(co-chair)之一的菲爾·考克斯(Phil Cox)表示:“如果你是一位民主黨人,並且正身處一個民主與共和兩黨的競爭十分激烈的選區,那麼,為了尋求能夠向選民們證明自己的黨派值得支持的證據,估計你會連一張兩個黨派都投了相同選項的票也不願意放過。”

民主黨所面臨的問題是,儘管他們凡事都要和來自共和黨的總統特朗普唱反調,然而,在《美墨加協定》一事上,不僅加拿大和墨西哥希望該協議能夠通過,就連大多數的美國人也期待該協議可以獲得批准。因此,民主黨即便是看特朗普“不順眼”,不想讓《美墨加協定》通過,他們也無法違逆人民的意願,因為他們不想承擔“阻撓協議通過的千古罪人”這樣的罪名。

監管收緊 美國貨車運輸個體戶前景堪憂

在北美地區的長途貨物運輸領域裡,鐵路一直擔任著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理由很簡單:僅僅是一列火車,就可以一次過裝載數百個集裝箱,並行走數千英里的路程。而相比之下,一輛貨車每趟卻只能夠運輸一個集裝箱。

然而,儘管鐵路在長途貨運上起著顯著的作用,但是貨車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整個運輸過程當中,總少不了需要用上貨車的時候。一般說來,貨車的身影通常會出現在運輸過程的最開始一段,或是最末尾一段,因為鐵路長途運輸的起點和終點,絕大多數情況下必定不會是發貨人和收貨人的家門口。而“門到門”(door-to-door delivery)的運輸任務,就只能交由貨車來完成。

雖然,在長途運輸過程的首尾,貨車起到了關鍵的銜接作用,但是目前,在美國運輸業內卻出現了一場針對貨車運輸的“戰爭”。這場“戰爭”最終將會使貨車的運輸成本變得比鐵路更高昂,從而削弱貨車的競爭力。而與貨車運輸處於對立陣營的,包括了環保主義分子、安全條例與措施遊說團體、女性主義者(因為貨車司機以男性居多)、美國卡車司機工會(Teamster),以及監管部門等。最諷刺的是,就連貨車運輸業內部,竟然也鬧起了“分裂”------一些大型貨車運輸企業正企圖趁此機會將小型獨立運輸個體戶“趕盡殺絕”。至於另外一些規模不大不小的運輸公司,也並沒有與這些獨立個體戶站在同一陣線,相反,他們還支持有關方面不斷提高守法成本,從而迫使個體戶關張倒閉,這樣,他們便可以蠶食這些個體戶所留下的市場份額。這些不同的利益相關方看似組成了一個“聯盟”,不過實際上,他們並非經過合謀而聯手將獨立運輸個體戶逼入死角,而只是因為恰巧彼此都有著共同的利益。在利益的驅動下,各方要求有關方面收緊對這些個體戶的監管,這樣,他們也在不知不覺之間成為了“盟友”。

中美貿易戰未了 “新冷戰”陰霾隱現

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了“買下格陵蘭島(Greenland)”的想法,不出所料,這個念頭遭到了媒體的嘲笑。由於美國媒體對特朗普一向恨之入骨,因此對他的挖苦與諷刺已經是見怪不怪,不過,實際上,“買下格陵蘭島”這個主意並非如媒體所認為的那麼“前無古人”和“荒唐可笑”。

首先,這絕不是“前無古人”之事,其次,在貿易和國家安全的層面而言,此舉也會是大有裨益的。過去一些前任美國總統也曾經有過購買領土的做法。在1803年,美國第3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就曾經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從法國手中購得大片土地,史稱“路易斯安那購地案”(Louisiana Purchase)。在1867年,第17任總統安德魯·約翰遜(Andrew Johnson)又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從俄羅斯手裡買下了俄屬北美,也就是今日的阿拉斯加(Alaska)。而在1917年,第28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又以2,500萬美元的價格,從丹麥手中購入了丹屬西印度群島(Danish West Indies),也就是現在的美屬維爾京群島(US Virgin Islands)。既然以往也有過這樣的先例,那為何特朗普“買下格陵蘭島”的主意,就一定是異想天開、荒唐可笑的念頭呢?

此外,從一個戰略性的角度來看,中美雙方之間的對抗將有可能會長期延續下去。各方曾經期待中美貿易戰能夠在短時間內結束,然而這樣的希望如今已經破滅。尤其是,兩國各自的野心都很大,而決心和意志也相當的堅定。並且,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強硬姿態來看,中方今後會改變態度和做法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U.S. Trade Specialists

Recent Issue

Intra Asia Trade

Oct, 2019

Mediterranean & Africa Trade

Sep, 2019

China Trade

Aug, 2019

Europe Trade

Jul,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