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happening in Intra Asia

 

Eng

繁體

简体

伊斯蘭國家間貿易:力有不逮?還是會大有作為?

只要仔細研究一下世界地圖就會發現,假如以亞洲和非洲大陸作為一個整體來看,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國土,以面積論,大部分都是坐落在西邊,也就是非洲,然而,信仰伊斯蘭教的教徒人口,卻大部分都是聚居在東邊,也就是位於亞洲區內貿易所覆蓋的範圍之內。

在全球各地的伊斯蘭教徒當中,有62%都是居住在介乎土耳其(人口總數約8,000萬)與印尼(人口總數約2.64億)之間亞洲地區內,其總人口大約在10億左右。印尼是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單一國家,接下來則分別是巴基斯坦(人口總數約2.21億)、孟加拉(人口總數約1.61億)、印度(穆斯林總人口約1.43億),以及馬來西亞(穆斯林總人口約1,980萬)。

亞洲區內保護主義:亞太地區共融的障礙

擴大亞洲區內貿易的覆蓋範圍,一直是區內相關國家所關注的焦點和討論的熱點。不過,“亞洲區內貿易”這個概念,究竟具體涵蓋了哪些區域和範圍,就連亞洲地區的國家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有些國家即便是互為盟友,在這個問題上也可能存在著不一樣的看法。乃至遠在南半球大洋洲的澳洲和紐西蘭,也希望自身能夠被歸劃到“亞洲區內貿易”的範圍之內。澳洲和紐西蘭的這種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他們寄望未來“亞洲區內貿易”概念的範圍能夠擴大延伸,並且區內的貿易關係也會得到進一步鞏固加強。不過,他們更願意自己所處的這片區域被稱為“印度-太平洋地區”(Indo-Pacific,最初為生物地理學概念,指印度洋及太平洋水域,後被賦予地緣政治意義,除大洋水域外還包括了大洋沿岸的國家。近年來,美國提出“自由與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戰略,意圖通過與其盟友日本、印度、澳洲加強合作,將影響力和控制的範圍從太平洋擴大至印度洋地區,以與中國在亞洲地區的戰略擴張相抗衡)。

“亞洲區內貿易”的概念怎樣模糊不清法?可以說,不同的人對其具體範圍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例如,有的人認為,亞洲區內貿易航線網絡的延伸範圍,應該是東至印度,西達日本,既囊括韓國、中國和東南亞地區,包括印尼和菲律賓,此外也覆蓋澳洲及紐西蘭兩國。

解決亞洲區內貿易弊病 中美貿易戰能否帶來轉機?

中美兩國爆發貿易戰,“戰況”一度愈演愈烈,且遲遲未見消停,此外還有香港政治危機持續發酵,以及抗議示威活動演變成為暴亂等的問題,令中國背後暗藏國家風險不斷加大。這使得在中國經營的跨國企業,紛紛開始考慮遷移至鄰近的東南亞地區,以求規避風險。不過,除了國家風險以外,還有別的因素在驅使跨國企業遷離中國,那就是成本。

實際上,過去數年以來,隨著中國工人薪資水平的不斷上漲,勞動力成本節節攀升,早已經有不少入駐中國的大型企業,選擇將生產設施等勞動密集的環節,遷移至東南亞國家,並且,遷移的企業還在持續增加。

這種局面也使得大量的財富隨之流入了亞洲區內貿易領域當中。縱觀全球各個貿易板塊,亞洲區內市場是一個消費人群收入水平相對較低,較為“貧窮”的板塊。而亞洲區內貿易最為人所知的一個弊病,就是儘管其貿易量相當大,但是貨物的價值卻十分低廉,因此難以取得盈利。

中國市場 離還是留? 跨國製造企業面臨抉擇

對於許多以中國為生產基地的跨國製造企業來說,未來究竟是要退出還是留在中國市場,這是一個令他們備感難以抉擇的問題。雖然,一些參與建立並且完善了中國至北美的跨太平洋運輸線路,以及亞洲至歐洲運輸線路上的供應鏈的利益相關方,站在既得利益者的立場,勸諭跨國企業繼續留在中國市場,可是卻無法止住暗下裡不少打算退出中國市場的竊語私議。

如今,中美兩國政府對彼此的戒心和敵意都比以往有所加大。而在其他一些國家也曾經出現過的情形是,如果新上臺執政的是一個懷有敵意的政權,那麼當地不少外國企業就會考慮退出該市場,並遷移到別的意識形態上更為意氣相投的地方。不過,這些撤退的企業並不會將他們計劃退出的想法公然昭告天下,而是通常會選擇以秘而不宣、偷偷摸摸的方式悄然離開,並且表面上仍然維持著一派一切如常的假像,為的是製造煙幕,障人耳目,以便為他們的撤退作掩護。

 

Intra Asia Trade Specialists

Nippon Express (HK) Co., Ltd.
Visible & Strategic Logistics
More....
Recent Issue

Mediterranean & Africa Trade

Feb, 2020

China Trade

Jan, 2020

Europe Trade

Dec, 2019

U.S. Trade

Nov, 2019